第九章 覆灭天国 (1)(4 / 23)
,曾国藩是输定了,可刚才那枚棋子落到一处后,顿时乾坤扭转。那一处是曾国藩死都想不出来的地方。
“这是不是个好兆头?”曾国藩贪婪地看着棋盘,兴奋地问。
那名幕僚顿时知道该说什么,手指颤抖着,“绝对好兆头!绝对的!”
或许真就是好兆头,曾国荃进攻的太平天国炮台在天京城对岸,目的就是轰击进攻天京城的敌人,由于这一神圣使命,所以他的防御非常坚固,几乎不可能被攻陷。但曾国荃进攻的那天恰好是顺风,他动用了水军,先是逆风而上,进入自己的大炮射程内,猛烈开火,然后掉头就跑,脱离敌军大炮射程。如此井然有序、持续不断地重复这一进攻方式。太平军炮台被轰得七零八落,虽然他们也能轰到敌人的战舰,但把敌人的损失和自己的损失对比,简直不值一提。
第一天风向有利于曾国荃,连续三天,都是如此。曾国荃狂呼,老天现在站到我们这边了。第四天,风向依然对他有利,太平军炮台已萎靡不振,举出了投降旗号。
曾国荃对投降的所有太平军进行了疯狂的屠杀,血水流入长江,染红江面。李秀成大军就在这血色中,来到了天京城外。
天国版地道战
李秀成来援天京,雄心勃勃。对外宣传,他有兵力六十万,而且一半的士兵配备了洋枪,还有大炮一千门。实际上他只有兵力十万,不足十分之一的人配备了洋枪,火炮只有一百余门。
吹嘘兵力是中国古代战场上的潜规则,双方往往把实际兵力乘以5或者10,甚至更多。人越少,吹嘘得越大,这大概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谓的“以不能示之能”。李秀成的吹嘘吓不住曾国荃,他也是从吹牛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当时他的陆军和水军加到一起,不过两万余人,但他对外号称三十万。他为什么要吹嘘这个数字出来,因为他目测李秀成兵团好像应该在三十万左右。
李秀成一抵达天京城外,就把曾国荃陆军团团围住,分东西两路大举进攻。曾国荃捉襟见肘,他既要预防城内太平军突袭,又要对付李秀成的虎狼之师。他本来兵力就单薄,还要分出两部分,所以这场仗打得是相当吃力。
几天后,他给曾国藩的信中说,前几天李秀成来援,满坑满谷的长毛,洋枪洋炮,子密如雨,他们有一种炮弹,射入战壕,如花开一样爆炸,惊心动魄。幸好您当时嘱咐我们挖掘两道坚固的长壕,否则他们前后夹击,我们非死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