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津门烈焰(4 / 5)
战场离天津不远不近,说它不远,是因为在天津城内便能听到枪炮声。说它不近,是因为从天津赶来地援军被阻击在一个叫不出名的小村之外,始终不能突破这道防线。
—
被郭松龄的主力包围的是一支美国军队,即美国第18步 |: 兵团地雷恩连、第6团和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营,兵力大约两千四百多人。其司令官查菲上校是个其貌不扬的大个子,满头银发。本来想用这次远东战争为自己争取到个少将的头衔——终身少将和上校退役后的社会地位可是大不相同。
然而看起来他这个愿望是不大可能实现了。早知道留在菲利宾多好啊。查菲上校对于受到来历不明的敌人的突袭这一事实起先并不感到绝望。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残余的没有剿灭的义和团乱民而已,然而很快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武断的判断。这样规模的突袭绝对不是那些手持长矛的普通民众所能做到的。
查菲上校恍然置身于北美洲的荒野之中,那些骑着快马呼啸而过,手中长短枪的枪口喷着火焰,射出无情的子弹。这一切都象极了在美国西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他仿佛又看到了自己那些战死的士兵们被割下头皮,倒毙在泥泞的荒野之中,任由秃鹫和豺狼以他们为食。
然而奇怪的是,明明占据了优势的敌人却并不急于展开屠杀——在查菲上校看来,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了。但情况确实并非他预见的那样,敌人只是将他们包围起来,进行着并不猛烈的进攻。然而要想从密集的包围中脱身,恐怕就不象看上去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查菲做过这样的努力,不过遭受到猛烈的火力之后他很快就放弃了。也许赶在援军到来之前,固守待援是最好的选择。原本去增援洋河前线的援军就这么陷入了等待救援的困境之中。
“围其一点,阻敌救援,惑敌诱敌,以利暗行。”郭松龄裹了裹身上的黑色披风,喃喃自语道。
的确,他调动了联军在天津城内的驻军,这么做无疑给自己增加了相当的压力——攻坚对他和他的部下来说并非难事,然而要固守阻击,就不是他们所擅长和习惯的了。但是他们都明白一点,只要在这里多拖延敌人一天,哪怕一个时辰,都会给在天津行动的兄弟们减少很多困难和危险,也为整个战役的成功增加更多的保险。
越来越多的驻军被调出了城,最高指挥部当然要全力保护这条通往北京,通往洋河的生命线,然而不管是匆忙出城的联军士兵也好,指挥部里那些面对着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