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血战(1 / 5)
战役不同的是,这一次双方在地形上的优势截然相反 抢占了喜峰口东南高地的长城,可以居高临下的俯瞰武襄军整个阵地,并用猛烈火力封锁了几条重要通道,致使运送弹药的官兵伤亡颇大。
但是就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条件下,二团官兵仍然拼命死守,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在前线最为紧急的关键时刻。李韧亲自带旅部直属手枪队前往支援。他已下定决心,派出了归建后的二团三营协同一旅三团一营的两个连拔掉喜峰口东面的这个钉子。
日军的防守相当顽强,他们占据地形上的优势,并且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敢死队的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虽然有一次他们中有几个人冲入了日军的阵地,甚至与日军展开肉搏,但是跟进的一营官兵被日军的火力死死的压制在几个山包之后,没能趁势扩大突破。
眼看着日军在东面高地城墙上对己方实施火力封锁,李韧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敌人的上方,但是急也没用。他冷静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战术,适时做出了调整:让三团一营组织火力掩护,二团三营的两个连从正面佯攻,并让敢死队利用地形隐蔽接敌,在适当位置和时间突然发起攻击。与此同时,将旅直属手枪队加强到敢死队中,分多点向敌运动。利用其高地突出其他日军阵地的不利地形猛烈强攻。并用火力压制封锁其后援及后侧支援火力。
上午十时,战斗打响后两个小时,李韧终于看到血红地大旗插上了那段伤痕累累的城头。是役,二团三营十二连连长石二魁、排长谢忠邦等六十三名官兵壮烈殉国,伤者二百余人。
拿下东山头,李韧立刻派上一团一营两个连加强防守。
就在刚占领这个高地之后不久。喜峰口口部以东长城的正面之敌,重新调整了火炮阵地,炮火不断向城墙垛口及后方(喜峰口镇)射去,并以12门野炮集中火力指向二团九连守备的坍塌缺口部齐轰 30公尺宽,原以麻包装土堵塞,因敌不断炮击多已被炮火破 该口之两班士兵。均被炸伤震昏。顷刻敌炮火向缺口两翼延伸,敌步兵密集冲上缺口,九连连长刘永胜率部向敌反冲,官兵个个争先恐后,展开肉搏殊死战,杀声震野,血肉横飞,终因敌援增多,城墙已有部分为敌占领,颓势难挽。刘永胜腿部受重伤。被士兵抬下火线。排长赵应修右臂被砍断,排长侯鸣山、司务长薛富坤均在血战中手刃数敌后壮烈殉国,士兵伤亡七十余人,城上被敌占领。
此段城墙被占,使得守卫在婆婆山的二团五连之侧翼开阔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