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外蒙独立事件(3 / 5)
相对于高等的中央陆军学院,全国的教育改革法案,则在基础教育上做足了文章。法案规定,全国人口必须尽快的扫盲——这是在提倡妇女放足并入学之后的进一步推动措施。该法案规定,全国的普通教育为国家义务制。在学制上,暂定为七年。而学校教育全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并实行军事教导员制度,由伤残老兵和退伍老兵担任并实行责任制,为国家减少负担并为国家培养有组织有纪律地后备力量。这也是 “新民族主义运动
力提倡的。
在中高等教育专业化、职业化方面,法案规定。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其重点发展技术类教育的同时发展高等教育,比如中等技术学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校学习、讨论、吸收本专业知识,而在实习阶段,则到各专业工厂、车间从学徒做起,了解本专业的各项知 识,在这个过程中,军事训练并不中断。然后和所学地相互结合吸收。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平时除学习、讨论、研究各科目相关知识外,也要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到各科研项目的研究与攻关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上下兴起的工业建设风潮。由于《工业振兴法》的实施,全国地基础工业在国家力量的大力推动下,逐步的,有计划的按照规划进行开来,其推动资金,主要来自所发行的国债和“八国联军”赔款,部分来自民间资本。在技术上则由德国派出的工业援助团主要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洋务运动的遗产——相当多的留学人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民族资本被鼓励投入到工业建设中,按照其固有资本,中央工业发展银行提供相对应的“振兴贷款”。大批中小企业通过这样地方式成立起来,在全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经济竞争。其发展之迅猛,让一个德国记者如此感慨道:“中国人从来没有如此露骨的追逐财富,他们谨小慎微的神态被趾高气扬的得意所取代。从矿山到工厂,从生产传统丝绸的优容到飞速制造现代化器皿地果断,这中间是多么巨大的差距和短暂的时间啊!”
“铁路,在这个广阔的土地上一公里一公里的日夜延伸着;矿山 上,通宵照亮着巨大的灯泡;工厂中,人们蜂拥而入,在各自的岗位上生产着他们或许这辈子从来没有奢望过的东西;农田里,被没收了土地地地主们被迫和他的前雇农一起从事劳动。所有这些。都昭示着一个让西方国家渐渐感到不安的事实,那就是这个民族正焕发着从未有过的青春,在它那被古老地文明和庞大的帝国支配统治了数千年之后,这个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