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个海盗头的诞生(2 / 6)
时整个中国的领导层对一场大规模长期的国家战争都缺乏真正的、客观的认识。
无论穿越而来的林云或者天才名将蒋百里,甚至后世被称为“永不犯错、永远正确”地郭松龄阁下,他们也许在战争艺术上无可挑剔,但是对经济根本毫无概念。而以杨度、吴仰曾为代表的文官系统或许不缺乏经济头脑,但是在军事领域完全陌生。最主要的是。无论文官还是武官体系,这帮刚刚掌握国家机器的“泥腿子”们,虽然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热情的干劲,然而对于如何系统具体实施国家规划、建设、发展等一系列行为,是个不折不扣地门外汉。
这种情况下,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但是河水掩盖下的河床永远充满了不可预见性,这就注定了新生的中国要在刚刚诞生的几年时间里,不停的深一脚浅一脚,一不留神还会摔个大跟头。
其实,在当时的中国,还有很大一群人,这群人不但拥有国家管理的丰富经验,对战争和经济管理也非常在行。甚至可以说是成绩优良——那就是刚刚被赶下台的满清六部官员们,他们也许贪污腐败、也许僵化守旧、也许冥顽不灵,但是就是他们让腐朽透顶地满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一直维持到现在,如果不是林云。他们还能再维持三五十年。
从这方面说,他们作为职业管理人士是绝对不可多得的人才。
可惜的是,这批不可多得的人才多半对新成立地中国,尤其是对以林云为首的政府部门充满刻骨仇恨,大多不肯合作,这导致他们的下场不是如荣禄般被杀,就是被郭松龄以这样那样的借口而关押、判刑、流放。他们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对付新疆戈壁中的砂石,而且这种工作要一直持续到二十年后蒋百里上台当政才陆续结束。至于借助他们来管理国家,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的各种角度看来,都是荒诞而不合实际 的。
毕竟,当时的中国时刻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中,不断的难题使得这个新生政权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这导致林云政府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空闲去考虑这些前政府官员的回收利用问题。
“指望他们?这帮大
给我添乱,我就谢天谢地了。”面对曾经有人提出 时,监察部总长郭松龄阁下是这么说的。在说这话的时候,郭松龄正在签署一份文件,随着这份文件的签署,最后八千多名前满清官员以随地吐痰和破坏生产等等罪名被流放新疆哈密地区——郭松龄已经相当仁慈了,他甚至没有牵连这批官员的家属,还专门落实了这些罪犯家属在内地的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