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封遗书(2 / 5)
因此他们护航与其说是被迫向“海盗”宣战地话,不如说是对日本海军无力承担保持这一海域安全的无能为力的斥责。
然而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哪儿呢?事实是。他们到不了南太平洋如此遥远的地方——中途没有补给对他们来说是个致命的问题。而且他们很担心自己会遭到来自中国海军的伏击,关于突然强大起来的中国海军,各国的报纸都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们地实力上升到怎样一个可怕的程度。这一点,日本人自己的谍报人员也加以了证实。更主要的是随着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变化,日本人已经无暇顾及南中国海发生的事情 了。
这个变化,是林云酝酿许久才下定决心促成地。朝鲜战争对于日本是个负担,对于自己也逐渐沉重起来,必须尽快的结束,而且要将在朝鲜的日本军队彻底的消灭在这里。这样也许能为自己的发展赢得一段时间。共和三年七月,由蒋百里拟订的“飓风战役”方案经过他的审批。正式进入准备阶段。
铁路已经延伸到了战线前沿,大批的军事物资亦堆满了仓库,从各地调来地部队逐渐汇聚成一道道铁流。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在这次战争中亮过相,也获得过这样那样的荣誉和战功,可是眼下的气氛。让他们觉察出与以前不同。那是大战前的紧张和忙乱。
此时地朝鲜战场,共有日军十一万人,朝鲜军(朝鲜傀儡国王的军队)二十六万人。而蒋百里麾下的援朝军十四万人,朝鲜复国军十三万人。双方几乎各占了朝鲜一半的土地,彼此的战线犬牙交错,这也给蒋百里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是他以前所没有组织过 的。虽然战役的详细方案已经由林云亲自批准实施,但是电文中还有一句话让蒋百里觉得压力甚大:“务必全歼驻朝日军主力”。
从人数上来看。蒋百里并不占有优势,但是他知道,朝鲜军的战斗力、装备都很差,要想赢得这场战役。主攻的方向就一定要在朝鲜军方面,只有从他们那里打开缺口,才能很快的形成大纵深的迂回包抄。
“飓风战役”原本定于八月十四日发起,但是前线的一个小小的变化,迫使该战役提前了两天。
八月十二日,朝鲜军里的一个镇守使(相当于团长)李臣峻率领部下在昌道向援朝军投降,该地是扼守通往金化的门户,而金化又是整个战线上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能迅速占领昌道,猛攻金化,则有可能对铁路枢纽平康、铁原形成包围之势。当时受降的是陆军第十军二十七 师,该师师长陆进东上校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