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补天工程(2 / 6)
手毙掉的自己人。死在他手上的人加起来有多少,谁也不知道,也 许……
“松龄,你这次是和百里一起去上海的,说说看,有些什么感 想?”林云打破了短暂地沉默。继续问起了刚才的问题。
“可不光是上海啊。”郭松龄疲倦的在长沙发上坐了下来。长腿放肆的伸出老远,看的正在给他用白毛巾擦帽子的侍卫很是不爽。不过林大总统都不在乎,他一个小小地侍卫,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蒋百里正危襟坐,在林云面前,他的姿势永远这么标准。一如当年在军校听林云讲课之时。“我们现在一年能生产六百万吨钢,校长。可是这些钢却要制造那么多吹风机、十几种不同型号的汽车,我不明 白。为什么不分出一部分来制造那些坦克和飞机?”
“哦?你对飞机在军事领域的前景,非常看好吗?”林云似笑非笑的看了看蒋百里。“要知道,这些飞机,还远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效果呢。”
蒋百里和郭松龄都有些吃惊。原本在他们看来,能够比美国人和英国人制造出性能优越十倍的飞机,已经是很惊人的成就了,林云竟然说还没有达到他所设想地效果,天啊,他所设想的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们的困难在于,如果把握军事工业和民生工业之间地平衡。或者说,具体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林云不想在飞机的问题上继续讨论下去。他若有所思的端起了茶杯,茶已经有些凉了。“你们看,军事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买家,诚然,我们手里的这些东西,已经引起很多人垂涎的目光,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能领先多久?我相信,不会太久的。这只是问题的其中一个而已。现代工业化是个很漫长的道 路,我们所缺少的,或者说,留给我们的条件是先天不足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只在很少的局部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原因我给你们说过。所以我们的工业化,要避免走那样的弯 路。”
“这和军事工业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不能让那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然后把产品统统卖出去吗?”郭松龄诧异的问道。
“当然有关系。你要知道
那些产品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会需要越来越多的与之 厂,会吃掉越来越多的资源。这是我们目前所不能负担的。”林云带着些遗憾说,“如果没有坚实的重工业基础,贸然发展军工业,将会成为我们一个负担不起的沉重的包袱。”
“可是我们的部队需要了解这些武器啊!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