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另一条战线(4 / 5)
大声疾呼过这并非正义吗?
这就是生存的法则。
林云回想当初制定这个战略时,忽然发现当时的自己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安,恰恰相反,当时满脑子想的全是如何在这场欧战中攫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小我”已经完全被另一个“大我”所代替。这个“大我”,就是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文明。
在这次会议之后,人们发现官方地报刊上陆续刊登出一批文章。目标直指“参战论”。有文章这样写到:“战争乃一切恶之源,彼欧洲之争端,实为人类自相残杀之浩劫。我中华子民何辜赴此蹈火?”
“夫战,必将毁灭一切美好之事物。欧洲秩序之毁灭与建立,干我等何事?两犬争食,骨头所持立场向谁?”
“然我中华今已独立于世界,自非任人宰割之物,亦可独立自主任何国内国际之事务。断不应追随列强尾翼,参加不义之战而劳民伤国。此我中华独立之具体表现也。”
此论一出,国际上一片哗然。
现任德国驻华大使立即提出书面抗议。指责中国政府背信弃义,完全违背了刚刚签署的中德相关军事互助条约,但戏剧化的是,第二天一早,大使又亲自到外交部道歉,称昨天的行为“非常不妥,损害了中德之间地传统友谊”云云。
而英法等国的反应则表现的相对平静,法国的《费加罗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变化中的亚洲”的文章,文中宣称,“即使我们在亚洲传统的优势正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减弱,那也是整个欧洲的内部事物,我们不会企求,也不惧怕。而无论亚洲怎么变化,愚昧和无知始终是这个落后文明无法摆脱的桎梏,总有一天,崭新的欧洲会带着现代文明的福音再次降临这片土地,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西方的文明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不管当地的土著们情愿与否。”
勿庸置疑,英国在处理这件事情时采取了更为隐晦的手段,这是它现在的处境所决定的。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奥联军,法国已经竭尽了全力去抵抗,而英国的各种物资又多数来自于海外,德国的舰艇已给英国的运输线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急需来自亚洲殖民地的各种物资,而实际控制南亚的中国成了它现阶段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新势力。
和英法不同的是,俄罗斯依然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这一类问题。或者说,俄罗斯始终不愿意承认现在自己这种尴尬的地位。不过林云并没有理会俄罗斯的叫嚣,而是致力于外交上的一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