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含糊的承诺(3 / 4)
如果抛开克拉克元帅对林云的一贯看法,即使单纯的从政治交易层面来看,这也是有着相当丰厚回报的一种投资----考虑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之前挑唆怂恿,暗中支持的“外立”事件,以及自一六年(所谓的康熙盛世中的尼布楚大捷后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该条约致使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国土丧失)以来一直不断侵占中国领土,很多人相信了克拉克的说法:这是说服林云参与到欧洲战争中来最好的理由。
即使不能说服林云直接参战----这种可能性也被生性严谨的德国人普遍考虑过,那么至少要从林云的帝国里得到更多的军事物资,以及更多的“欧战远征志愿军”。甚至在适当的时候,由林云来推动停战----当然这种想法仅仅还在某些人的脑海中萌芽。
无论如何,以德国的国力而言,对抗以英、法为代表的强大军事集团,其战争拖的时间越长,遭受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更何况美国竟然如此迅速的转变了立场,仅仅过了一年就迫不及待的加入到欧洲战团中来。
然而林云应邀来到柏林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当然,也并非国内某些报纸上所言,怀着“为和平而奔走斡旋”的希望,见鬼,他巴不得欧战继续打下去呢。他来德国的目的非常清楚:看看德国这架战车还能够走多远,从德国这里,还能弄到什么好处。当然,他也并非空着两手来的,筹码越多,谈判越有利,深谙此道的林云此行的胃口很大,所以带来的筹码也分量不轻。
这其中就有一份价值一亿两千万马克的军售合同和一个更加庞大、也更为细分的军援组织预案。
杨度等人担心林云如此高调的访问德国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叶梦飞则极力表示支持。对于国际形势而言,林云经过深思熟虑,相信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英法等国还不会就此撕破脸皮,他们当然明白,再拖一个新兴的军事大国加入战争,其后果只能比眼下更为不利。
和德皇威廉二世的会见是在林云抵达柏林的第二天举行的,这种最高元首----或者说最高级别的会见当然不会象两个菜贩子那样讨价还价。双方就目前的国际形势发表了看法,威廉二世神情严肃的表示,“德国的胜利将建立在对腐朽制度的毁灭之上,全新的欧洲秩序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林云则指出:“中国与德国的利益息息相关,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国一定能够在促成欧洲和平的进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会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