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东线战况(2 / 5)
备时,可能他们实际上已经绕过了比利时----你不能用旧有的眼光去衡量这样地机动”。
不过,德军统帅部也充分认识到,德军如果自己首先发起进攻。那么,他们向波兰和俄国境内深入得愈远,则这种优势也就会逐渐地消失。所以,根据历史的经验即可看出,德国方面最有利的战略,就是要把俄军引诱出来,使其脱离原来位置。林雷逐渐靠近德国。待他们进到对德军有利的地位以后,即发起反突击把他们压倒。
然而德国地兵力是早已计划好的。在东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师加上奥军与俄军对峙,这种后果固然避免了让俄军能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集中兵力,能够充分地发动他们那架既笨重而又生了锈的战争机器。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到去年底,东线地战争态势始终没有达到过战略初期的预计。
因为在这上问题上面,德奥两军统帅部有着意见分歧。虽然双方都表示同意,认为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要在6个星期之内阻住俄军的前进,以便德军首先击败法国,而后,德军调头东向,与奥军会合,共同对付俄军,给俄军以决定性的打击。
但是所谓意见分歧,也只不过是行动方法问题而已。
德国方面坚持,首先要在法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因而只想在东方保留最少量的兵力。但是一些政治上地原因妨碍了德军统帅部从东普鲁士撤军,迫使他们改在维斯瓦河地区进行扼守。这一行为导致了东线战场上地尴尬局面,虽然在战争结束后有的军事专家认为,如果德军从东普鲁士坚守而不是在维斯瓦河地区与俄军对峙,东线地战况必然会走向另一种结果。
而奥国人则受了他们总参谋长康拉德的影响,希望立即发动一次进攻,以便使俄国的战争机器抛锚。因为这个想法可能对德国有利,能使德军在法国进行决战时不至受到俄军的干扰,所以德军统帅部也就同意了奥国人的建议。
康拉德提出的计划是,首先用两个军团的兵力从东北方向攻入波兰,再以两个军团的兵力部署在它们的东面,以便从右翼掩护这两个军团的进攻。
在敌人营垒当中,情况也是一样。同盟者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战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从军事原因,还是从政治原因来说,俄军统帅部都是希望首先集中全力来对付奥国。因为在此时期,奥地利正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很容易被击倒。
如果只留下一个德国,就可以等候全国完成总动员以后再来从容应付。可是,法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