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最大军火商和原子弹(4 / 5)
在中亚铁路修到伊朗边境的时候,
67万国防军士兵,
带超4千架各式飞机,3千多辆坦克,
只用了13天的时间,便横扫了伊朗。
直接解散了伊朗政府。民国的印度洋舰队开出马六甲海峡,与陆军会师于伊朗阿巴斯港。
紧接着,印度洋舰队运送海军陆战队分别登陆“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
作为提供英事贷款的条件,以及每年稳定低价提供给英国六百万吨以上的石油给英国,丘吉尔对这样的交换条件也表示相对满意。
毕竟民国此时已经拥有绝对的实力,若是像日本那样的做派,直接就动手抢了,
哪里会跟英国这样客气。
英国的势力退到了苏伊士运河一带。将这里转移给了民国。印度洋舰队在当地站稳脚跟之后,
大批的运输船队相继抵达,
叶重有意在这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军港。
布下重兵,
牢牢掌握未来全球能源的控制权。
民国的动作和英国之间的亲密来往再度惊动了希特勒,只是民国抵达这里之后,只是专注于解决地方势力的反抗,
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多少让希特勒心安了一点。
欧洲列强战作一团,美国的势力根本插手不到中东来,
光凭中东落后的原住民,
根本无法反抗民国的强势,
民国也并不是只知道一味的用武力,
当地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势力,刚开始对于民国的入侵也持反对态度,不过大多都瓦解在民国的银弹攻势之下,
中东绝大多数的石油此时还深埋在地下,
数地方都是贫脊的沙漠,
几万,几十万华元的砸下去,让一些没有见过世面的遒长被砸得晕乎乎的。
此时华元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用绝对的武力解决掉一部分坚决抵抗的,
再用银弹砸倒一些棱模两可,立场不坚定的,波斯湾的局势也就没有悬念的稳定下来。
主要还是此时的欧洲各国都忙于战事,不愿意挺手中东局势,否则惹心了民国倒入他们的敌对阵营,
对于他们来说都会是一场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