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世界需要秩序(2 / 5)
度一样造成地事实后再跟英国政府讨价还价。事实上。英国政府在这些地区失控后已经没有心情去管理了,也就任由这些地区地大大小小的王国国王和封建主们赏布独立。保持名义上对英国国王地尊崇。谁都明白。不出半年。这些地区性的政治势力肯定要和身边强大地帝国——大中华帝国拉上什么关系。
在亚州一片独立浪潮的时候,英国政府对马六甲半岛尤其是新加坡的独立情绪更是无法兼顾。这个地区有一半的人口是平人,是英国目前惹不起也不想惹的。因此在5月15日新加坡宣布独立并请求并入大中华帝国的时候。英国政府采取了睁眼闭眼的态度,还命令殖民当局尽快与中国方面的代表建立联系。
实际上,在大中华帝国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局长李莽中将和帝国政府首脑眼睛里,“蓝色计划”获得了全面的成功。这种成功将在战后为大中华帝国带来安南、缅甸、暹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支马来等藩属,现在则已经带来新加坡这个海外省和锡金这个重新归藩的小王国。如果加上在中东的成功,绝对国防圈计划已经初步完成(菲律宾还在美国手里)。
当然,政府方面在1917年,在帝国皇帝即将到达伦敦的前夕绝对不可能去宣扬这些。
早在5月12日,帝国政府驻协约国总代表杨蕴春就在拜访英国首相时发出。世界已经陷入混乱、世界需要秩序,世界的秩序需要在即将赢得战争的协约国中以最合理的形式重新建立,一个在协约国框架下的国际联盟应该承担起恢复世界秩序的责任“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意味深长却友好的,对英国目前尴尬的处境有颇大的好处。站在劳合乔治联合政府的立场上。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正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上拥有的声誉和号召力,已经成为大英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者。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已经出现了,不是意图争霸的英国和德国,而是半路加入、养精蓄锐的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在战后的强大,也是事实!
政治家的眼光不仅仅看到今天英国在战争中对中国远征军的需要,还要看到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改变。还要去极力维护英国在战后的国际地位。首相先生最终的方略是:联合欧美、抵制亚洲,通过一个由欧美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性联盟来阻挡中国主宰世界的企图。当然,在战争还在继续的当前,这种想法只能在暗中积极筹备,绝对不能有一点半点的透露出来。这个时候中国总代表。成立协约国框架下的国际联盟“的呼吁就给英国提供了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