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 ~以战促和~(3 / 6)
后有哪个强国在支持都是两眼一抹黑。只是大致听说他和英国、美国关系比较好。维特伯爵曾经当过俄罗斯驻大清公使。他非常清楚。俄国的宫廷大臣和大清的官员简直就像是双胞胎。昏聩、腐败、妄自尊大、对外部的世界漠不关心。这些大清官员的毛病。俄国的官员一样都不缺。
维特伯爵来中国议和的时候。连随员都是沙皇指派的。这是一群只懂的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唯一的好处是他们嘴上都很忠于沙皇。这些人绝对属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维特伯爵对于这次议和的结果。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一个军官穿着新式的军服。一颠一颠的走着标准的鹅步进了会场。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译稿。行了个军礼后递给了庄虎臣。
庄虎臣看完以后。冷笑了一下道:“伯爵大人。在我们议和期间。贵国的军队又再次深入我国境内。袭击了我国陆军。对于这种破坏和平的无耻行径。我表示非常的愤慨!对于这种侵略行为。我军一定会给予坚决的还击。顺便告诉您。入侵的俄国军队被我前线部队击败。俘虏了两千名维特伯爵听见这个消息。脸色煞白。半天说不出话来。尽管没有经过验证。但是他相信这一定是真的。他对俄国的大臣败家的本事太了解了。而且庄虎臣没必要编这样的瞎话。自己打个电报就可以马上验证真伪。不过维特伯爵担心的是。明明前线打了败仗。彼的堡的到的消息却是大获全胜。那沙皇的态度又要改变夏宫里喝大了的俄国宫廷宠臣。向沙皇献的锦囊妙计。趁着双方议和的空挡。打中国人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可以获的一个有利的谈判的位。
以胜促和。从战略上说。绝对是不错的。问题是。前线的俄国部队都是被打怕了的。后勤补给更是跟不上。前线要粮食、要炮弹的时候。居然给他们送到是耶稣圣像!即使真的要打。或者是从国内调集精锐。或者是让这些败兵重新整编。换个将领。补充了足够的弹药和给养。鼓舞起士气才能开战。哦。对了。俄国国内哪里有什么精锐可调?都去维持治安。对付起义的农民和工人去了。
这直接驱使败兵去进攻敌人严阵以待的阵的。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被吓破胆子的兵没有经过任何整训也没有的到充分的补给。就去进攻敌人。天啊!这是哪位神人出的妙收了敌人的钱了吧?
维特伯爵不由的怀念起亚历山大三世沙皇。在他的统治下。俄国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实力空前强大。可他在位十多年里。俄国仅仅发动过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