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 ~建国纲领~(2 / 11)
蔡元培憋了半天,忍不住道:“卓如,这可不像是你一贯的看法啊!”
梁启超苦笑道:“启超原本是君主立宪一派,寄希望能以宪政救国,可大清立宪遥遥无期,况且中国积弊已深、宪政断然难行,我又以为共和可以救国,故此远游美利坚”
庄虎臣这才明白,为什么梁启超一直没有回国,原来他跑美国去了。
梁启超到了心中的共和圣地美国,发现了很多弊病,党派互相攻,贫富悬殊,尤其是华人社会更是让他心里凉了许多,华人在美国根本就融不进主流,华人社区贫穷、肮脏,而且犯罪率极高,这让梁启超对共和体制也彻底死了心,觉得中国人素质不行,就是建立了共和国,给了老百姓民主权力,他们也不会用。
梁启超最后的结论是中国要想富强,必须走沙皇俄国的老路,学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集权中央,强力推进,同时兴办教育、发展工业。
“中国百姓素质尚不足以民主,必须在铁与火锻炼之后,方可逐渐放权民间,我观大帅在甘肃之新政,与俄国贤皇亚历山大二世如出一辙,三、五年已经是富国强兵,若将大帅在甘肃的经验推广全国,中国何愁不强大?”梁启超做了最后的总结。
庄虎臣听到这个高论,心里当时就凉了半截,甘肃的成绩固然显著,但是那有特殊的情况。首先一点,英国、美国为了抑制俄国的扩张,刻意的扶持了庄虎臣,第二,中国最富有的一批商人几乎是都投资在甘肃。第三,甘肃苦穷,那里历来民风彪悍,百姓招入军中,稍加训练就有战斗力,而这些条件是不可能再复制全国的。
梁启超啊梁启超,您真是越活越倒回去了,可真叫我失望啊!庄虎臣暗暗叹息。
“卓如的话说的透彻,皇权为本,今后自应固本强枝,以国家之铁腕推行工业、教育,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杨士琦头一个表态了
。
张之洞、袁世凯这些老官僚肯定是随声附和,辜鸿铭是铁杆的保皇派,也是欢天喜地,马福祥这些武将更是不会有意见,这天下是大帅打下来的,自然要子子孙孙坐下去,限制皇权?这简直是无父无君!自然还是**的好!
梁启超的突然转变,让主张共和,起码是要立宪的蔡元培无比孤立。
庄虎臣一看这些人几乎是众口一词,只有蔡元培一脸的苦闷,而康格则是不屑的冷笑。
“康格先生,您说说您的意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