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8)
现钱,只能将租金折成粮食给了李国生(本来就该给粮食,不过一般都习惯折成钱给他)。没办法,李国生只能用板车将粮食拉到镇上卖了,换成现金。这么来回一折腾,一天时间也就过去了。
李国生心里也挺着急,不过并不是很担心,毕竟从村里到镇上汽车站没有多远,早上6点就有车去市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海城也不过是7点多钟,考试8点半开始,时间上到不是很紧张。
李国生的计划是很好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样的安排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谁也想不到,夏天的海城雨水本来就多,这段时间更是刮起了台风。整整下了一个晚上的雨以后,小镇通往海城市的公路由于山体滑坡完全被切断了!这个消息是李国生到了镇上汽车站以后才知道的。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李国生顿时有一种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感觉。也许高考对于条件好的同学来说,即便是今年考不上,无非是明年再考。可是对于李国生来说,高考只有一次机会,要是他今年考不上,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回到山村,跟他的父辈们一样,守着分给自己的那几分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要是这样,自己又何必辛辛苦苦上这几年高中?
李国生一直记得父亲临终前跟他说的话:我们人穷,但是不能志穷,不能目光短浅。人终究是要往高处走的,只要有希望就要好好读书,争取考上大学。也许上了大学并不能代表什么,但那是希望,一个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希望,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
李国生的父亲只不过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但是在李国生的家乡,他却是十里八乡大名鼎鼎的秀才,也是那所只有二十多个孩子,却有5个年级的乡村小学唯一的老师。他这一辈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继续学业,读高中、上大学。不是他考不上,是因为家里穷,实在是没有办法让他继续读下去了。就为了这个,他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国生身上。李国生清楚的记得,不管再苦再累,李国生的父亲从来都没有让李国生下过地里干活,在他看来,只要读好了书就是李国生对自己最好的回报。
多年的劳累终于让这个乡村教师支撑不下去了,在李国生初中要毕业的时候,他因为肝癌离开了人间,弥留之际,李国生的父亲对来给他这个乡村教师送别的村长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将家里的地包给村上地不够的人家,每年产下的粮食卖掉,除了供李国生生活以外,其它的全部给李国生当学费。要是不够,就卖了家里的房子,无论如何,都得让李国生把书给读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