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卧底东京(1 / 4)
佐尔格一回到莫斯科,便去四局总部拜见别尔津。别尔津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他在中国的工作大加赞扬,认为十分令人满意,在四局内的影响很大。问他对未来有何设想时,佐尔格倒不急于表态,说等他那本有关中国农业的书写成后再说。
别尔津邀请佐尔格当晚到家里做客。在那里,佐尔格受到了热情的款待。
第二天,别尔津到他下榻的莫斯科饭店来找他,说他那本书可能写不完了,总部有重要任务安排给他,要派他出国。别尔津试探性地问他有什么选择。佐尔格说他挑选亚洲,特别华北或满洲。接着他又半开玩笑地说,他在日本也许也能干点事。
就这样,经过与别尔律的见面后,他在日本的任务就被明确地确定下来。别尔津告诉他:"日本是苏联远东地区的心腹之患,日本和德国的合作将严重威胁苏联的安全。必须摸清日本的计划,日本对德国的政策以及日本是否进攻苏联等问题。这一行动必须在日本本土上进行。我们必须在日本建立秘密情报小组,以便直接获取重要情报。"稍微停顿一下后,别尔津接着说:"日本素以戒备间谍著名,要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条件下建立情报组织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只有具备特殊索质和才能的人才能委以这样的重任,而你是唯一、当之无愧的人选"别尔津还告诉他、给他指派两名助手,也就是无线电技术专家克劳森和日本人大崎,在佐尔格到达日本后,俩人将相继回到日本与他联系。
佐尔格接受任务以后,像往常一样需要到柏林找个合适的掩护身份。还是现成的记者身份最合适,他在中国装扮得满像回事,而且确实赢得了优秀记者的名声。不过,由于佐尔格在《社会学杂志》和《农业报》上所发表的文章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这次是以熟悉远东事务记者的声誉回到柏林的,好几家报纸和杂志都竟相前来与佐尔格签订合同。佐尔格最后选定伪是影响很大的《柏林交易所报》、《每日展望》、《地理政治》和荷兰的《商业评论》四家报刊。
为了逃避审查,佐尔格重新申请了一张德国护照,使之从履历看来,他是从中国,而不是途经莫斯科返回德国的。同时他还准备了一些身份证明,确保不对他过去的历史追究太多。
1933年7月,一切准备就绪。佐尔格怀里揣着高级介绍信、记者证和崭新的德国护照登上了旅途,他先到法国港口瑟堡,从那里乘船经纽约到横滨,于1933年秋天抵达东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