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谋定而动(5 / 7)
会怎么样,这也是这次中越之战给我们敲响的警钟。为此总部首长特别召集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小组,专门进行了数次开会讨论,深入部队调研,也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多次评估与修订,我也都参加了,最后中央相关领导一锤定音,并批示到‘应尽快实施,各部全力配合’,你看,这是上边的命令、还有一些具体的部署安排。”顾长辉说着从办公桌旁的一个保险柜里拿出了一个文件袋,“你好好看一下。”
薛明接过来快速地翻看起来,越看他就越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首长们的安排比我的计划可详尽多了,真好,真的好。”薛明有些语无伦次。
“你以为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是白吃饭的?自打战争一结束,军委就组织了多次研讨,发现了太多的问题,你的报告只是在某些方面坚定了军委改革的决心,其实我们的情报机关关注其他国家的特种部队建设也有一段时间了,也提出过组建我们自己的特种部队的建议,只是因为打仗这件事才拖了下来。你的计划里是从社会上招募一些适龄的孩子进行集中训练,讨论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建议,但响应的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部军事主官从自身考虑,希望能从自己的队伍里带出第一支特种部队,拔得头筹,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还要去上边沟通、争取一下。这样,咱们分两步走,明天我到军委商讨这件事,你和张怡在这里留守,明天会有一批先期的工作人员前来报道,张怡负责安排一下,你着手写个计划出来,都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什么设备等等,尽量详尽些,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顾长辉一口气布置完,抬眼看着薛明和张怡。
“我没有问题了。”张怡看了看薛明。
“还有一个就是训练地点,您和老总们商量一下,最好一起定下来。”薛明说道。
“应该有些眉目了,明天我再确定一下,时间也不早了,走,咱们吃饭去”顾长辉拿起自己的帽子,三个人一同走出了办公室。
命令很快就下来了,最终批准他们的计划,并且初步确定面向全国大中城市招收两千五到三千名1972--1973年左右出生的孩子。同时严令各部全力配合。
举国体制下优点就是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去办成一件事。
在一周的时间内,一大批后勤保障人员包括陆续到达,还有一部分从各自所属部队直接赶到他们的临时集结地西南军区某部的一个军区招待所。
而最让他们兴奋的是训练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