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巾帼须眉(1)(4 / 5)
,即便进行了必要的精简,重量也不少于三十公斤。
看着崭新的装备许多人都很兴奋,但每天清晨五点半要背着它跑二十公里,就没那么轻松了。
新的训练就以这种热身活动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除了原有的早、午、晚三餐后一个小时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其他的时间他们几乎都在训练场度过的,基地里原有的一座五层大楼是这里的主训区,攀爬、速降、攻防演练,突袭、反恐等等,驾驶、近身格斗、布雷、排爆,潜伏,野外生存、泅渡,狙击训练等各个训练区域每天热闹非凡,原来的体能训练在这里成了成了基训,不仅如此,有时被折腾一天的学员们正在睡梦中就被刺耳的警报、枪声或催泪瓦斯弄醒,紧接着就是二十公里极限越野,两个月下来,原先六百多人的集训队,能留在第一梯队训练的还剩下不到三百人。东北方面的训练基地情况也差不多,两个训练基地里那些无法达到训练要求的,回到了狼窝基地,在那里他们会继续训练,而留下来的,则面临随时被淘汰的可能。
此时,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一次次的对人体极限的挑战。
固靶位定射击、快速移动射击对这些人已是家常便饭,命中率几乎百分之百。但要想在接近六十公里时速、站在颠簸的军用卡车上完成射击就不那么轻松了。
一辆军用卡车从远处快速驶来,车厢四角各站立一名学员,两侧车门外也各有一名学员,他们要在两公里的混合路面上,完成上、中、下三个方位的标靶射击。既有固定靶、移动靶,还有漂浮着的气球,当临近终点,他们还要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再快速穿行一千米全景模仿街道的靶场,即有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也有商场和住宅,你要随时注意不时从窗口、门里、车厢内显现出的人体模型,这里面既有百姓也有歹徒。六个人的战斗小组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目标射击,从行驶的车上转到陆地,不仅要快速调整好身体的适应性,更要从之前的连续射击转变到选择性射击,考验的就是反应思维与动作惯性的快速转换,许多人往往想的到但做不到,本能反应往往让他们胡子眉毛一把抓,许多平民被误伤。
两公里的道路对于行驶的汽车来讲只是几分钟的的事,但这两公里路面的设计的里既有相对平坦些的砂石路,也有松软难行的翻浆路面,既有丘陵路面也有涉水路面,要想在这种车身不稳、速度不一、忽上忽下的路面上完成对目标的射击,完全靠身体的应激反应,在瞬间击中目标。亦非与翟明义各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