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大逆转(5 / 6)
抓俘虏偷袭阵地,白天则有随时可能飞过来的中国神枪手的致命子弹。而李奇微的司令也当到头了,他将下个月就任美军驻欧洲总司令,接任的是他的西点同期校友――马克?克拉克四星上将,他曾是李奇微在二战时期的顶头上司。
克拉克曾因在前几年大骂苏联人是‘骗子’而名声大噪,红极一时,他是带着打赢朝鲜战争的强烈愿望和自信而来到朝鲜的,如果他知道日后自己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而永载史册,恐怕打死他也不会来当这个司令官了。
双方在战线上的大规模的对峙同时也带到了从1951年11月以来进行的停战谈判的谈判桌上,板门店会场也陷入了整个谈判中最严重的僵持。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会场上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四月联合**终于在压力下放弃了‘北朝鲜战后不允许修复,建筑机场,扩充航空设备’的要求,作为条件联合**代表也要求中朝撤回以苏联作为中立国监督停战的要求,双方同意后,以瑞典、瑞士、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四国成立中立国停战监督委员会,对停战进行监督。
中朝双方曾以为五项议程中的战俘问题最好解决,战争双方停战后,互相交换战俘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国际惯例,在可怜的战俘身上做文章是可耻的,他们估计美方不至于那么没有头脑。在中国代表团会议上,主持谈判的李克农有些乐观,他认为:“关于战俘问题,我们主张收容多少交换多少,俘虏才是真正不幸的人。交换俘虏,既有国际公认的准则,又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估计不难达成协议。”其实不但李克农,连**在这个问题上也判断失误了,他也曾认为俘虏问题,我主张有多少换多少,估计不难达成协议。
只要乔冠华敏锐地感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此前范弗里特总部军法处长汉弗莱上校表声明,指称志愿军杀害美国俘虏,可笑的是,志愿军根本没有他们提供的这个部队番号,连美国国防部最后也无奈的公开说汉弗莱的言没有事实根据。李奇微虽放言支持汉弗莱的声明,却不敢让汉弗莱同记者见面,更奇怪的是杜鲁门居然在汉弗莱表声明后第二天跳出来大骂‘志愿军杀害在朝鲜的美军俘虏,是一百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乔冠华一语成真,他的预感显示了这位新中国外交家的远见卓识,不久,预感变成现实,五月以后,战俘问题就成为达成停战协议唯一的障碍了
年已五十六岁的克拉克意识到自己将要退休,这场战争可能是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站了。他新官上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