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办法都是想出来的(4 / 6)
了许多游动炮作战,并取得了众多战果,只不过与冷枪运动相比规模不大,气势不盛。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志愿军总部在充分肯定冷枪运动成绩的同时,要求炮兵部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冷炮运动。只有冷枪与冷炮相结合,方能使志愿军的狙击作战真正覆盖敌军阵地的前沿与纵深,彻底打痛、打怕敌人。
志愿军各部队在学习中,又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枪炮结合的新战法,参加协同狙击作战的火炮也由最初的无坐力炮、迫击炮发展到了各种大口径火炮和坦克炮,射击的目标更是由敌前沿阵地工事发展到了敌纵深的各种目标。志愿军的狙击手们再次开动脑筋,创造出了协同作战战法,也就是冷枪冷炮运动的最高境界。
‘冷炮’与‘冷枪’作战最大的区别在于,火炮目标大,转移慢,发射后极易遭到敌人的火力报复。因此,冷炮在组织实施上更需要周密细致。象步枪狙击手一样,冷炮手的第一步是区分任务。
冷炮作战采取的是游动炮群作战,要求各种火炮门类齐全,曲射炮与平射火炮、大口径与小口径火炮都有,做到远战、近战相结合,随时随地均可对不同距离、固定与活动目标进行打击。一般讲,每个军支援炮兵在每千米的正面上设置约2门火炮,每门炮的搜索地段(即射击正面以确保没有火力空隙。具体任务区分是:榴弹炮和大口径迫击炮因其炮弹威力大、毁伤力强,担负对敌坦克的射击任务;野炮因其炮弹速度快,担负对敌公路运输汽车的狙击任务;迫击炮和山炮因为距离近,便于观测和修正射弹,担负对敌班以下建制步兵活动的射击任务。每门炮对不同目标射击,都有明确的炮弹数规定,以确保杀伤效果。只有在规定的任务和弹数下,方执行单炮游动作战。
游动炮的阵地一般选择在炮兵主阵地的侧方或前方300米以外,以野战工事为主。每门炮要有两个以上阵地,呈前后配置,这样可保证观炮的夹角变更不大,只需一个观测所就可执行对两个炮阵地的指挥和射弹修正。炮阵地伪装每日更新;在一个阵地最多作战7天后,一定要转移阵地,以免被敌飞机发现。同时,每门游动炮根据自己的任务,每天对任务区段进行一两发炮弹的试射,以检验和修正射击诸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冷炮手们逐步掌握了狙击作战的奥秘,如敌坦克不射击时,坦克手一般不在坦克内,这时可以先在坦克附近选择一个试射点,测准数据,然后首先打3~4发急促射,让敌坦克手不敢上车开动坦克,再进行破坏射。对敌活动坦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