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团24门火箭炮进入阵地对敌纵深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区实施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日2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出动十一个连,其中坑道部队三个连,发动了决定性反击。
经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日凌晨二时许,一三四团七连终于击退了南朝鲜军的反扑,守住了主峰3号阵地。至此,反击才告一段落。尽管没有恢复所有阵地,但主峰和号、9号等主要的阵地都已夺回,南朝鲜军担任守备的四个连,全部被歼。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酷书网—
http://www.Kusuu.com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是志愿军自第五次战役之后发起的第一次主动的、规模较大的攻势。在秋季战术反击战之前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访问时向斯大林转达了***对志愿军作战能力的看法。***曾在政协常委会议上精辟地提出了志愿军在朝鲜面临的三个问题:第一,能不能打退敌人;第二,能不能守住阵地;第三,能不能发起进攻。对于前两个问题,都解决了。关于进攻作战,过去我们不能进行7天以上的进攻作战,现在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作战。这次秋季战术反击战,第一阶段持续了第二阶段更是持续了第三个问题,从另一个侧面上验证了我们后勤保障能力提高的事实。
这次战术反击战的重要性并不在反击战本身,因为其本身规模有限,而且类似于这样针对小阵地争夺的作战在以往双方的作战中也曾多次使用。可贵的是,一次选择这么多目标,在这么长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而且其作战目标不在于巩固阵地,而在于予敌以最大杀伤,打痛对手。
由于选择目标合理,战前侦查得当,炮火准备周密,部队冲击发起突然,双方战损比悬殊也就成为必然了。双方的阵地沿长达200余公里的朝鲜中部犬牙交错,适合攻击的目标数以百计、千计,每个目标又不可能派足够多的兵力来防守,因此联合**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其重新回到停战谈判桌上。
志愿军的这次反击作战也向联合**表明了这样的后勤补给实力:炮火密度和精准度显著增强,部队的连续作战能力显著提高,前线士兵的战斗精神高涨。这样的战力传递给美国这样一个信号:志愿军越打越强,越战越勇,不怕消耗,完全有能力将战争持续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