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练军大败(3 / 4)
的话就找德国人,总归是有法子的!”
王士珍听罢也只能是心中暗叹一声,北洋扩军之难不在于兵员,而在于军费和军械。首先是费用问题,由于新军实行高薪制,一个镇单单是人员薪资达到将近十万两,另外还常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实弹训练,这一部分花费也是极大,平均下来一个镇每年的维持费用大约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万两之间,具体多少视训练强度不同而不同。
除了高昂的维持费用外,新建一个镇所需的军械费用也是个庞大数字,步枪、火炮这些加起来也需要高昂的采购费用,比如以袁世凯为清廷所练的京旗常备军为例子,该镇初立时所有武器都是采购自日`本,包括一万两千支三十年式步枪,两千多支三十年式骑枪,四十八门七生五陆炮,十六门七生五过山炮,无烟药6.5毫米子弹七百万发,各种炮弹两万五千多颗,这些武器弹药加起来大约要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左右。
这个价格其实还算是比较便宜的,自从去年袁世凯大办新军来,日`本人为了和德国人争夺军火订单,把军械的价格定的比较低,加上日`本距离较近,日后购买弹药也方便点,所以袁世凯是向日`本购买了大批的武器弹药,除了用来装备自己的嫡系常备军左镇外,也是用来装备帮清廷编练的京旗常备军。
然而这一批军购还没有结束呢,东北地区的局势就已经开始持续紧张,日`本那边也是看到了风险所以正在储备武器弹药预防不测,而这个时代的日`本军工生产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袁世凯前面订购的两批军械日`本一时间都拿不出现货来,要完全交货至少得等到明年去了,现在加上他们自己又要扩军备战,一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军火产量来接袁世凯的订单了。
所以面对袁世凯继续求购军火的要求,日`本是流着口水想要吃下,但是奈何嘴巴太小实在吞不下。
“日`本那边估计是很难再买到了,德国人那边除了禁运的阻碍外,怕是价格也要贵一些!”王士珍如此道:“他们的七九步枪还算好,但是火炮和机枪的价格实在太高了!”
袁世凯听罢道:“南边的几个制造局呢,他们能不能买一批给我们?”
“这个更难,南边那些制造局的产量他们南边都不够用,那里有多的卖给我们啊,而且自产的七九步枪和五生七的炮质量也是略逊!”王士珍说到这里,也是不由得叹气:“现在这个时局,要想购军械不容易,要是我们能够自产就好了!”
听到王士珍这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