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天涯多侣俦(2 / 4)
后全部下狱,按照罪行轻重一一处置,杀了十多人。丹阳百姓大喜,很快重新恢复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景象。
现在,面对这群工匠,我觉得还是应该恩威并施,毕竟杀了他们也没什么用处,关键得从他们嘴巴里掏出有用的东西。我对他们说:“诸君放心,只要不欺蒙刺史,刺史是不会亏待诸君的。”
工匠们连连下意识地点头,像鸡啄米一样。
让我沮丧的是,玉匠们看过那半枚玉佩之后,在夸奖的同时,都表示从未见过。他们个个拍着胸脯发誓,凭着他们干这行十几年的敏锐,如果见过类似精美的玉佩,一定会记忆犹新。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不出什么破绽,他们的表情基本都算真诚,看来确实是一无所知。我只好叮嘱他们,如果有一天真的碰上了,一定要主动报告,刺史会重重有赏。
那支金钗倒意外有些线索,其中一个金匠肯定地说,曾经有一个高要县的富户,委托他打制一批金器,其中就有这支金钗。我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问他是否有可能记错,他说绝对不会,因为他当时按照自己的习惯,在这支凤形金钗的颈部刻上过自己的姓氏,说着他指给我看。
在阳光下,我看见那凤钗的颈部果然有一个细细的篆书“折”字,我问他:“你姓折,这个姓氏倒怪。”
他道:“不瞒使君说,小人的大父姓张,因为有功被封在南阳郡的折县,官为司隶校尉,后来得罪了大将军邓骘,下狱死,子孙族人被贬苍梧。先大父为官时,因杀伐敢任,得罪了不少豪强大族。我们族人来到苍梧后,为怕人寻仇,干脆改以祖父的封地‘折’为姓氏,如今全族人都以为富人打制金银首饰器物为生。”说着他不住地慨叹。
没想到这么一位貌不惊人的工匠,他的大父也曾是朝廷的列侯,当真让人信不过自己的耳朵。我知道交州一向是罪犯流放之地,这些罪犯有些并非普通百姓,而是中原的世家大族,没想到轻易就被我遇见了一个。触动了他家族的隐痛,我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同时又有一点亲切,因为他大父也当过司隶校尉,也因为得罪权臣遭贬,想到大汉江山如今被一伙外戚宦官肆意糟蹋,忠良齐遭陷害,流放边地,我就气沮不已。我平常还时时感叹自己的经历如此跌宕,比起他们来,我那点不幸又算得了什么?
“你能不能记起来,这个叫你打制金钗的富户是谁。”我请他进屋,和颜悦色地问他。
“使君,我得回去找一下。”他说,“一般大宗的活,我自己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