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1 / 5)
什么衣服?”
她:“西装、皮鞋……领带……”
我:“那些是谁的衣服?”
她:“都是我的衣服……都是我的衣服……”
此时,搭档无声地站起身,对我点了点头。
我抬起手指指了指自己的额头——这是在问他是否保留被催眠者对此的记忆。
搭档继续点了点头。
我把目光重新回到面前的她:“你能透过窗子看到窗外吗?”
她:“是的。”
我:“是什么样的景色?”
她:“灰暗的、凄凉的……”
我:“你能看到一束光照下来吗?”
她:“一束光……一束……是的,我看到了……”
我:“你已经在木屋外面,正向着那束光走去。”
她:“我在向着光走去……”
我:“那束光会引导你回到现在,并且记得刚刚所发生的一切,当我数到……”
我:“看样子,你捕捉到了。”
搭档隔着玻璃看了一眼正在催眠室喝水等待的她,转回身点点头:“根源倒是找到了,但有点儿意外。”
我:“你指她的性取向吧?”
搭档:“是的,她是同性恋。”
我:“嗯,但我不理解她是怎么转变到反社会思维的,纯粹的压抑?”
搭档:“结合她的性格,我觉得也说得通。”
我又看了一眼手里本子上的记录:“她的性格……家庭环境……还有哪些?工作性质?”
搭档抱着肩靠在门边:“嗯,这些全被包括在内,而且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
我:“什么?”
搭档:“她那种略带扭曲,却又不得不遵从的自我认知。”
我:“你这句话太文艺范儿了,我没听懂。”
搭档笑了:“让我分步骤来说吧。你看,她的家庭环境不用多解释了吧?催眠之前她自己形容过,是偏于刻板、严肃的那种,这意味着什么?一个框架,对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划分为两个极端,要么很反叛,要么很古板、固执。但有意思的是,通常反叛的那个内心是古板的,而看似古板的那类,内心却是极度反叛的,甚至充满了极端情绪和各种夸张的、蠢蠢欲动的念头。她就是第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