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6 / 6)
不可忍呀!汪汪汪汪……’‘我们要反对,我们要誓死反对呀!汪汪汪……’‘反对卖国奴盛宣怀!反对卖国机关邮传部!’连哭带叫的声音把满场都轰动起来了。罗纶在坛上哭,一切的股东在坛下哭,连司里跑动着的杂役都在哭,不消说我们在旁边参观的人也在哭的。”(郭沫若《反正前后》)
这种悲情场面每天都在上演。
声势虽大,但主张“保款”的人还是多于主张“保路”的人,用谘议局副议长肖湘的话说,是“以索还用款为归宿,以反对国有为手段”。但在向朝廷上奏、请愿将近两月之后,政府不仅一点儿没有松口,反而因为李稷勋之事,矛盾空前激化。
李稷勋是四川秀山人,1909年以邮传部左丞参议的身份被派往川汉铁路公司宜昌分公司任总理。他本来是反对铁路国有的,但不知是受到了顶头上司盛宣怀的压力,还是放弃了本土立场转而为政府利益谋,他在1911年8月上旬表示同意将川路余款转为国有路款。如此一来立遭千夫所指,股东大会有人宣称“盛宣怀卖路于前,李稷勋卖路于后,是害吾川之生命财产,皆二贼所为,吾川人必誓杀此二贼”。
然而盛宣怀决意强硬到底,联合端方、瑞澂等人联名上奏,派李稷勋继续主持收归国有后的川汉铁路宜昌段建设。消息传来,全川沸腾,罢市罢工,势所必然。
【罢市】
罢市、罢课、罢工这些名堂,从前中国也有,但大抵是个别诉求,非关国运。庚子之后举国狂学西方宪政,才发现有这样几种手段有大效用。1905年日俄战争中,彼得堡工人大罢工,东京日比谷公园集会,居然影响到两国的战争决策,而拒俄运动、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