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5 / 6)
主意呢?
你这个娃娃不懂事,那陕西虽然光复咧,但不能算真的独立咧。
为啥?
【西安事变】
陕西新军起义,跟武昌一样,都是匆忙成事。本来计划在九月初八(10月29日)举事,驻西安旗兵将军文瑞听说武昌变乱,立即向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这人后来当过民国总理)提出要发枪、修满城、外县巡防队回防、在陆军中抓革命党四项要求。10月21日,第二标新军果然就接到了开拔命令。走呢,肯定被分割成几部分,大肆抓捕之下,起义肯定流产;起义?有枪没子弹,要跟弹药充足的旗兵和巡防队对抗。
10月22日的起义过程非常忙乱,21日午夜了,一帮新军弟兄还在讨论:要不要今天举事?谁来当我们的领导人?
不举义就会死,还是举吧。至于领袖,很多人推举钱鼎。因为他很有革命热情,兼有哥老会、同盟会双重身份,平时努力联合帮会,在军中颇有威信。
但是钱鼎本人推举张凤翙,除了说这个人“气度恢廓”外,理由也是三点:协司令部参军官,军中地位比起义诸人都高;兼二标一营管带,这个营,哥老会头目最多;留日士官出身,学历好——这又是一个“拱手让出领导权”的例子,事关张凤翙张参军官,这个时候,还根本不知道起义这档子事,答不答允参加还在未定之天。
完全是个小黎元洪嘛。
不过张参军官比黎协统干脆。他刚从临潼实习归来,正在床上睡觉,突然哗啦一下涌进一伙人,说要拥戴他当首领搞独立。“什么时候?”“就是今天!”“好吧。”
这时已经是10月22日凌晨一点多了。
有人说张凤翙因为面临着新军内部整顿,将被撤职,索性拼了。也有人说他在日本留学时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所以答得干脆。这个无所谓,当时同盟会员的认定本身就很混乱。比如后来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彼时在混成协当军械官,据说他在举事前,一向不赞成革命,只是22日凌晨听说要起义的消息,赶紧找到军中的同盟会员,填了一张同盟会会员证,这就算火线入党,以革命者身份出现在起义现场。
跟武昌一样,没有子弹的新军士兵,第一目标就是军装局。炮兵营全营集合,以“星期日到灞桥洗马”为名,全体挺进军装局。到了军装局一看,东一堆,西一堆,各营足足有几百名徒手的士兵在游逛,见不到一个军官,连哥老会头目也找不到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