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部分(2 / 6)
“一、满人从不降者杀。二、反抗本军者杀。一、乘机打掠者杀。一、造谣生事,妨害治安者杀。一、仍为汉奸者杀。”
虽然徐锡麟提前发难,有革命党人叶仰高在上海被两江都督端方拿获,供出有党人已打入安徽官场的原因,但是否真的需要如此仓促起事,颇可商榷。根据蒋介石1927年的说法,徐锡麟是被陶成章“逼死”的,不少台湾学者也以此来证明蒋介石刺陶的合理性。陶成章对徐锡麟的确存在误解,而且随着徐锡麟的升职,误解也越来越深。章太炎书信中曾说“伯荪入官颇得意,焕卿等不见其动静,疑其变志,与争甚烈。”徐锡麟致陶成章的长信,也为自己辩解:“自问生平遇最苦之境地,值最难之际遇,而麟出以无形之运动,期曲折以达目的,其中忍耐坚苦备尝之矣,可为知己道也。麟自早至暮,无一念或忘,无一事不从此著想。”这当然也可能成为徐愤然起事的动因之一。
即便如此,安庆起事,仍然在经光复会同意的计划之外。安徽巡警学堂的学生分甲乙二班,每班二百人,训练三个月为一期,甲班毕业后再训练乙班。徐锡麟的原计划是“甲班学生训练期满,把这批毕业学生分发到各军警机关工作,从事秘密活动,联系和发展革命力量,准备待机起义;等到乙班学生训练期满,再利用举行毕业典礼的机会发难”,如今连甲班的训练尚未期满,安庆的新军也不能说联络妥当,而由秋瑾负责响应起义的浙东会党也未集结完毕。
反过来说,虽然有人说此时恩铭对徐锡麟已经起疑,但从恩铭把缉拿革党之事仍然交托徐,又欣然来参加甲班毕业典礼来看,他对这位老师、连襟联袂推荐的下属仍是“信之不疑”,直到徐锡麟都在他面前掏出枪来,他还问:“会办持枪何用,岂要呈验乎?”
骤然发难,把握太小,这一点徐锡麟未必看不到,只不过他率急的性格发作,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这时候,我们能看到那个匆匆出发去追赶游方僧的幼小身影,那个连续射击俄兵标靶,虽自伤不惜的愤怒青年,他从光复会的计划轨道中跳了出来,要执行自己的“杀律”。
因为恩铭要去总文案张次山家贺其母寿,巡警学堂甲班的毕业典礼又被提前了两天。五月廿六日毕业典礼,前一天下午,徐锡麟召集少数学生讲话。很明显,这些学生都是他平日的亲信。徐的讲话大意是“明天是本会带领全体同学起义救国之日,师生都要同心协力,患难与共……同学有难,本会办当披发缨冠而救;本会办有难,诸同学也应当披发缨冠而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