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部分(2 / 6)
两江总督衙门里“读书悔过”了事。
抓捕党人这事就此放下。但朱家宝不想、也不敢出任都督,宣布独立。他的顾虑跟程德全迟迟不让苏州光复的担忧是一样的,南京的清兵离安庆太近了!
一封密电替朱家宝解了围。密电发自河南彰德,发电人正是即将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袁世凯劝朱家宝“宜顺应时势,静候变化,不可胶执书生成见,贻误大局”。这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各省独立是大势所趋,与其让党人或士绅得了都督高位,何若咱们自家人守时待变——当然,这话只能私下讲。朱家宝心领神会,遂于九月十八日(11月8日)宣布独立。
对于这个结果,安徽的革命党人并不满意——他们九月九日的起义,可不是为朱抚台劝进的。然而,安徽新军中的革命势力,已经被朱家宝动用江防营打散了,不少人甚至逃离了安庆。副都督王天培是留日士官生,与革命党走得很近,但他无有兵权,也扳不动朱家宝。
于是有了吴春阳的“借兵”。
借兵这事儿,从古就很危险。试想哪个手握兵权的人是吃素的?你巴巴儿请了他来,他岂有帮你打跑对手,就皆大欢喜、班师回朝的道理?大清的天下,还不是靠着吴三桂所谓“借兵”得来的?所以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说清室“得国太巧”,早晚会有报应。
按吴春阳的理想,最好是武昌黎元洪能借给“一混成协军火”——安徽有人,但军火不足,故受制于江防营。安徽都督一旦易手,可以集结万名以上的新淮军,取道颍州、亳州,直扑河南的信阳州,令冯国璋的北洋军首尾不能相顾,不仅可以稳住安徽,武昌之围也不攻自解。
但黎元洪实在无力援皖。从北至南,哪一省不在找他?不是要钱,就是要军火。黎菩萨自身难保,只好派出汉口军政分府主任詹大悲与吴春阳一道,去找江西的“浔军”借兵。
浔军都督马毓宝倒很痛快,当即派出一个叫黄焕章的旅长,率二千浔军入皖。吴春阳先走一步,到了安庆,芜湖急电,要他去主持起义。吴春阳认为安庆有王天培主持,浔军相助,当可无事,芜湖为进攻南京必由之地,要尽快光复方好,就丢下安庆赶往芜湖。
芜湖事并不难办,但芜湖方下,吴春阳就收到安庆急电:黄焕章围都督府,劫军械所,焚藩署,洗劫藩库,全城糜烂。
浔军到来确有效力,张勋的江防五营即撤回浦口,未曾交火。但正应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俗谚,黄焕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