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崭露头角:一念之差走上了造反道路(10 / 16)
乏粮,在元军与起义军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投向哪一方为好。朱元璋亲自前去招降,到了张家堡,巧舌如簧,封官许愿,这支武装的首领大为心动,答应三天后来投朱军。朱元璋大喜,回去等候。不料第二天,又有另一支起义军前去招降这支武装,条件比朱元璋开出的要好,他们变了卦,准备他投。朱元璋一听到消息,当机立断,骑马赶到张家堡外,派人去请首领,说有要事相商。首领一到,朱元璋立刻缴了他的械,派人把他押回朱军,然后又派人到张家堡,说首领又变计,转投朱军。手下不知是计,三千义军放火烧了兵营,跟随而来。首领无法,只好承认了既成事实。就这样,三千地主武装被朱元璋软硬兼施,用欺骗手段招降成功。
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灾荒赶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大军向南,一举攻下了滁州,队伍发展到了三万人。
就在朱元璋兵势大张之际,郭子兴却陷入危局。原来两虎终于难共一山,正像朱元璋所预测的那样,彭大与赵均用火并,彭大被干掉。郭子兴落入老对头的手里,只因赵均用顾忌朱元璋在滁州的三万兵力,才没敢动手收拾郭子兴。郭子兴不安于位,请求赵均用放他去守滁州。朱元璋也派人花钱买通赵均用的左右,让他们帮郭子兴求情。赵均用居然恩准,郭子兴逃出虎口,带领自己的一万人马来到滁州,朱元璋交出兵权,重受郭子兴节制。郭子兴眼看自己兵势大盛,队伍旗帜鲜明,军容整肃,不禁大喜。
【厚黑手段与精明头脑】
按理说,朱元璋现在是郭子兴手下最大的功臣,理应加官晋爵,专心倚任:现在郭子兴麾下四万军队,四分之三是朱元璋手创。然而,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就是这么奇怪,朱元璋功劳越大,郭子兴对他的感觉就越复杂。这个干女婿的能量实在出乎他的意料。这个小部下当初只带了二十四名亲兵出来开辟根据地,他还曾经担心是否会有去无回,让他干女儿守寡。做梦也想不到短短一年多,朱元璋就将三万训练有素的大军拱手奉上。而他经营了这么多年,才不过一万多人马。两人能力高下,岂不一目了然?
所谓功高震主,一支队伍中只能有一个核心,一个权威,一个效忠对象。朱元璋功劳太大,太得军心,郭子兴坐享朱元璋的经营成果,心里感觉不那么踏实。所以他迟迟不给朱元璋晋升,反而还不断找他的毛病。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也同样是心胸狭窄之辈,不想让这个干姐夫抢了自己的风头,一有机会就风言风语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