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冒公子求援尚书府,众社友纷争寒秀斋 (1)(15 / 22)
”
冒成很快就把酒拿来了。他替冒襄满满地斟了一杯,恭谨地说:“大爷是该喝一杯庆贺这喜事。不过这等名贵的东西,小人福薄,却不敢生受。”
“怕什么!”冒襄一挥手,“让你喝你就喝!这大半年,你跟我东奔西走,也着实辛苦。如今事情办成了,也有你一份功劳!来,快喝!”
冒成被催逼不过,只好又斟了一杯——却只得七分满,先谢了赏,双手捧着,诚惶诚恐地喝干了。冒襄这才哈哈大笑,放他去了。
冒襄自己一连干了两杯,随后又把酒杯斟满。他端起酒,向着窗外,一手叉着腰,眯缝起眼睛,兴致勃勃地眺望起秦淮河上的灯火来……
冒成说得不错,冒襄确有一个为人所称羡的家庭。他的家有着高门甲第的豪华,却没有许多富贵之家的那种复杂龌龊的纠纷瓜葛。家中虽说仆妇成群,但真正的骨肉之亲,却只有六口:一位慈和温厚的母亲,一位安分守己的年轻庶母,加上贤淑淳良的妻子和一个才满三岁的儿子;此外,就是冒襄和父亲。父亲长年在外面做官,父子两人难得见面,即使见了面,彼此也情意相投,不存在隔阂。尤其难得的是,无论父亲还是母亲,对于冒襄的行动都很少干涉;对于他的花费挥霍也从不过问。与其说这是溺爱独生的儿子,毋宁说是完全信任他,尊重他。为了这个缘故,冒襄很爱重自己的家庭,特别是对双亲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他由衷地觉得,自己只有恭谨敬诚,恪尽孝道,才能报答父母的深恩于万一。所以,去年秋天,他接到父亲调职襄阳的消息后,虽然也为难和犹豫过,觉得自己作为复社的一位年轻领袖,平日与社友们悲歌慷慨,以天下为己任,如果为着将父亲调离“剿贼”的前线,自己公开出面奔走,会不会招致别人的讥笑和非议?对自己在社里的威信,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当他一想到父母对自己恩义深重,就立即觉得责无旁贷了。“哎,无论如何,我不能眼看着父亲去送死!眼下旁人爱怎么想怎么说,一概随他去吧,反正,我总有办法向他们证明,冒襄绝非欺世盗名、贪生畏死的懦夫!”半年前,他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提起笔来,写了一封情辞哀切的万言书,书中力陈父亲秉性耿介刚直,不会与同僚合作,担任监军,不但于战局无益,反而可能把事情弄糟。他恳请朝廷哀怜自己作为独生儿子的悲苦心情,将冒起宗调任他职。这封书上呈朝廷之后,接下来冒襄就开始了紧张的活动——变卖家产、送礼打点、求人疏通……“哎,如今总算有了结果,母亲知道这个消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