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顾眉娘妙曲钓金龟,阮大铖无聊排新剧 (1)(13 / 23)
、李十娘打趣说笑,没有觉察。至于黄宗羲,当他发觉吴应箕在场之后,就时时瞅着他,露出亲切的、急于要同他说话的神气。所以,黄宗羲现在便迅速走到吴应箕跟前,并且立即同他谈起来:
“啊,次尾兄!可记得去岁在杭州,我们曾论及田制之事么?”他兴冲冲地说,不待吴应箕答话,马上就接下去,“数月来,小弟思之再三,如欲匡时除弊,唯一之法,便是恢复先王井田之制!”
“哦?”
“小弟以为,当今钱粮匮乏,国用不足,其源盖出于田制之弊!田制之弊,则在贵戚官绅仗势侵夺民业,遂致官庄之田日广,而小民之田日缩。即以苏州一府而论,几乎至于无地而非官田,民田仅占十五分之一。现今国家困于战乱,用度浩大,赋税日增;而富豪之家,不肯加额,结果便一并征之于小民百姓。小民不堪重负,唯有弃田逃亡。于是乎,不只国家之赋税,年年大量缺额,无法完成;而且逃亡之民,饿死沟壑者有之,倡乱造反者有之,尽成祸乱之源。时至今日,此事已几至积重难返,倘不急图改革,只怕局面一溃,就无可收拾了!”
吴应箕此刻显然没有心思讨论这类问题,他含糊地点着头:
“嗯,你是说,恢复井田制……?”
“啊,你听我说呀!”黄宗羲兴奋地叫,全然没有觉察对方的情绪。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从井田制的历史和作用说起,然后将它同目前的田制进行比较。他自信地、匆忙地说着,显然打算把几个月来,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一股脑儿都摆出来。他并不考虑急急忙忙这样做到底有多大必要,也不考虑在这样一种场合谈论这么严肃的问题是否适宜。他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而自己经过艰苦的努力,为解决这个问题所设想的一套,看来是可行的。他急不可待地要把它说出来,因为它作为一种成熟了的思想,在他的心中已经憋了好些时候了。正如一个足了月的婴儿,要挣脱母体,以大哭大叫向周围宣告他的诞生一样。而婴儿的呱呱坠地是从不理会场合和旁人态度的……
然而,黄宗羲并没有能把他的见解陈述完毕。一个十三四岁,长得挺秀气的丫环从屏门后面转了出来。
“各位相公、阿娘,请到花厅入席。”她行着礼说。
黄宗羲怔了一下,犹疑不决地瞧瞧神思不属的吴应箕,终于无可奈何地挥一挥手,闭上了嘴巴,同大家一齐起身,朝后面走去。
花厅的面积不大,同样布置得异常雅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