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复冠带小人得志,解困厄社友同仇 (2)(8 / 19)
哼,皇上毕竟是我拥立的,岂有不向着我之理!”他想,山羊胡子底下,不禁隐现出得意的微笑。
高弘图显然也觉察到皇帝语意含糊,他毫不放松,接着又说:“冢臣张慎言清正有品,于用人之事,秉公尽责,此朝野所共见。日前只为谏止起用阮大铖,不合勋臣之意,刘孔昭便恶语咆哮于前,复又操刀逐杀于后,朝廷体统,践踏无余。不加惩戒,何以立纲纪之威,何以解任事之危!况且,那阮大铖名列先朝逆案,并非寻常废员可比,仅凭一二人之荐,便骤尔起复,难免有骇四方之观听。冢臣主张持重,亦是理之固然。不意竟遭此凌侮,恐日后亦难为陛下恪尽其忠。”
看见高弘图坚持要惩办刘孔昭,马士英暗暗吃惊。他当然要维护刘孔昭。但是出了大闹朝班那件事之后,却很难拿得出维护的理由。于是,他决定从阮大铖的事入手,一方面扰乱对方的话题,另一方面也是反守为攻,以达到再度荐举阮大铖的目的。主意拿定之后,马士英就踏上一步,跪倒在地,大声说:
“启奏万岁,谓阮大铖当年阿附客、魏,其实并无证据。臣已查明,出入魏阉之门者,当时拜帖俱在,唯独无大铖之名。此事纯系东林罗织成案,使大铖蒙冤弃置十余年之久。臣之所以冒死举荐,实以大铖沉勇知兵,思欲为国家添一可用之才。今东林乃以旧怨阻挠之,臣心甚是不平!”
高弘图起初还碍着同僚的面子,一直避免提及马士英,冷不防见他从旁杀出来,倒错愕了一下。但当听完马士英的话后,这位秉性忠厚的大臣被激怒了,于是也伏地启奏说:“臣非东林,亦不知大铖果否知兵。但先帝钦定逆案,大铖名列其上,却是绝无疑义。至谓事属冤屈,则绝非草草一语所能定夺。以臣之见,不如由圣上降旨,着九卿、科、道公议。若查明果系冤案,则大铖起用,亦自光明。”
这个建议自然颇有道理。加上弘光皇帝所担心的,显然是高弘图坚持惩办刘孔昭,现在听见这么说,便乐得退让一步。于是,他点点头,说:“高先生所见甚是!”
这么一来,马士英却急了。他忍不住大声说:“现今满朝臣工,大半俱属东林。若发下会议,大铖之冤如何得白?又如何得用?况臣特举大铖,纯属一片公心,又有何不光明之处?莫非臣受大铖之贿么?还望陛下宸衷英断!”
高弘图毫不退让。他反驳说:“所谓光明,并非不受贿之谓。臣之意是一付廷议,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如此,大铖日后也可永免受人讥议,有何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