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山阅兵残民以逞,书生拒降视死如归 (1)(17 / 22)
高筑起了一个巨型的土台。由于宿雾已经散去,可以清楚看见,台上还支起了布幔,摆上了座椅。左右两边,则插满许多大大小小的旗帜。一道宽阔的台阶从前沿斜着延伸到地面。在将坛的左前方,还矗立着一根巨型旗杆。一面帅字大旗正迎着晨风舒卷着,发出猎猎的声响……
“冤枉啊!冤枉啊!我们不是鞑子,我们都是良民百姓呀!”蓦地,一声哀叫传来。
黄宗羲微微一怔,回过头去,原来是几个披枷戴锁的囚犯,正被押解着,蹒跚地走来。
“是呀,我们都是良民百姓!是梅家坞的百姓!”其余的也齐声哭叫,听口音,果然像是本地人。
黄宗羲疑惑地注视着,闹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倒是押送的士兵听见喊叫,就恶狠狠地呵斥说:“闭嘴!什么良民?你们既然剃了头,就是鞑子!杀了是活该!”一边骂,一边倒转枪杆,劈头盖脑地乱打。然而,那些囚犯尽管被打得嗷嗷直叫,却始终不肯停止申辩,相反还呼喊得更凶:
“冤枉啊,实在是冤枉啊!”
“不是我们要剃发,是鞑子逼我们剃的呀!”
“我们是错了,知错了!饶了我们吧!”
“别拿我们祭旗,我们不要祭旗!我们不想死呀!”
黄宗羲大睁着眼睛,终于有点明白了:这几个剃光了半边脑壳,脑后却拖着一条难看的长辫子的囚犯,原来是为阅兵时祭旗而准备的。可是他们却说自己不是鞑子,而是良民百姓。那么大约是由于他们前些日子害怕清兵杀头,因此剃去了头发,谁知这一次却碰上渡江作战的义军,被捉了回来……
“冤枉啊……”囚犯们又一次撕心裂肺地喊叫起来。然而,毕竟没有人理会。随着他们被押解着远去,那叫声也终于低下来,听不见了。
“嗯,这些乡野小民毕竟是我汉家百姓,他们剃发留辫,无非是胆小畏死,未必就当真实心从逆。如今却认定他们背祖欺宗,捉来便杀却,也忒过分了些!”望着囚犯们远去的背影,黄宗羲心中颇为不忍,觉得应当设法向监国进谏,制止这种做法。然而,当他转过身,目光投向正在漫山遍野地奔走结集的军队时,却听见另一个声音在心中反驳说:“嗯,不对,正因乡野小民大多畏死,故此才须惧之以严刑!若是任其剃发改服,不加惩戒,其他愚民便会视我为柔仁可欺,纷纷效尤。不出一月,必定人心大变,不待东虏渡江,浙东已非我所有矣!”
这话是如此强横有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