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诊所 (1)(2 / 24)
杜咬凤觉得,这样的争论并无多大意义,这幅画曾经有过也好,仅仅是视觉假象也好,都无关紧要,不妨作为一条线索去查一查,如果象陈馆长所说,曾经有过这样一幅画,那么一定还有人见过这幅画,顺着这条线索,就可以找到画的原作者,他一定认识Zoe,因为Zoe是他笔下的模特,可以从他口中了解Zoe生前的情况。
陈馆长自告奋勇承担了这项任务,他的设想是,先用数码相机把画拍摄下来,通过他的朋友,放在专门的艺术品网站上,广泛征集线索。
就在他们展开热烈讨论的时候,《窗台上的Zoe》安静地肃立在客厅一角,露在口罩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他们。
数码相机的拍摄效果让陈馆长沮丧,什么也拍不到,他拍着脑袋失望地说:“唉,我怎么忘了?鬼魂是不上照的。”
在疯人院里的时候,他从图书馆里找到了两本有关鬼学的书籍,潜心研究起来,掌握了两条基本常识:
午夜十二点乃是一天中鬼气最重的时候。
胶片、磁带、录影带之类,对鬼都不起作用,无法记录它的存在。
当时,陈馆长在观看美术馆二楼C展区的监控录像时,的确从录像上看到了这幅画挂在墙上,这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当时陈馆长看到的是一张苍白的画布,肯定大吃一惊,进而对这幅画产生怀疑,还会把它从书房里搬出去,那样就会影响到事情的整个进程。
由此可见,画中的Zoe可以自由地掌控这一切,这个戴着口罩坐在窗台上的女牙医,丝毫不显山露水。
陈馆长想起了《午夜凶铃》里的贞子,贞子可以将脑中的意念转换成影像,投射在一盘录像带上,其“功力”之大可想而知,现在看来Zoe与贞子不相上下,如果进行一场“中日鬼魂大赛”,谁输谁赢还说不定呢。
看来只有一种笨办法,把这幅画完整地临摹下来,然后拍照,再放到网上。
陈馆长找来一名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大学生,对方谢绝了陈馆长支付的酬金,免费临摹,一定是陈馆长的声望镇住了他。
临摹工作进行了数天,工作室就是诺诺的房间,每当中午之前,陈馆长就把学生从楼上叫下来吃午饭,弄得学生很感动,餐餐这么准时,陈馆长一定很讲究养生之道。
这几天里,杜咬凤、诺诺和阿壶都没闲着,兵分两路,各忙各的。
通过“中国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