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7 / 10)
只能说一层理,这理可能还说错了;他却能说三层理,还句句在理。一见面,马文彬根本不提告状的事,开始扯些家常。就是扯家常,也不是居高临下,先问别人家的事,譬如家里几口人呀、都干什么呀,等于打听人家的隐私,让人回答不是,不回答也不是;而是先拿自己开刀。他指指羊汤馆四壁,说自己也是农村出身,从小家里穷,当年最想吃的,就是镇上羊汤馆的羊汤。穷又吃不起,每天放学,便跑到羊汤馆,扒着羊汤馆的门往里张望。一次一个大汉,连吃了三碗羊汤。第三碗剩一个碗底,大汉向马文彬招手。马文彬蹭过去,那大汉说:
“你学三声狗叫,这碗底就让你吃了。”
马文彬“汪汪”学了三声狗叫,那大汉就把碗推给了他,他就把那碗底吃了。说得众人笑了,李雪莲也笑了。接着大家吃烧饼,喝羊汤,皆吃喝得满头大汗,气氛就显得更融洽了。马文彬又说,他小的时候,是个老实孩子,从来不会说假话;他有一个弟弟比他机灵,看他老实,便欺负他;弟弟每次偷吃家里的东西,都赖到他头上;放羊丢了一只羊,也赖到他头上;他嘴笨,说不过弟弟,每次都挨爹的打。他那时最苦恼的是,自己说的是真的,咋每次都变成了假的;弟弟说的都是假的,咋每次都变成了真的呢?这时李雪莲已进入他谈话的氛围和话题之中,不由脱口而出:
“我告状也是为了这个,明明是假的,咋就变成了真的呢?我说的明明是真的,咋就没人信呢?”
见李雪莲主动说告状的事,马文彬便抓住时机,开始说李雪莲告状的事。说李雪莲告状的事,也不从李雪莲说起,开始批评在座的县长郑重、法院院长王公道。这也是让他们在场的原因。马文彬批评他们工作方法简单,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在当官做老爷;比这些更重要的是,遇事不相信群众;就是不相信群众,作为一个人,也该将心比心;一个人告状,锲而不舍告了二十年,把大好的青春年华搭了进去,告到头发都白了,如果她没有冤屈,能坚持下来吗?如果是你们,你们能这么干吗?说得李雪莲倒有些感动,似乎在世上第一次遇到了知音。谁说政府没有好干部?这里就有一个。县长郑重、法院院长王公道被批得满脸通红,点头如捣蒜,嘴里说着:
“我们回去就写检查,我们回去就写检查。”
倒让李雪莲过意不去,对马文彬说:
“也不能全怪他们。”
又说:
“他们都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