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 /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十二天了,李雪莲还没来到北京。法院院长王公道等十几人,等于在北京白找了;县公安局几十名警察,在人民大会堂四周,在北京警力布的网之外,又撒了一层网,这网也等于白撒了。李雪莲没到北京,并不是她改了主意,不来北京告状了;她没改主意,或来北京的路上,被山东、河北的警察拦截在半路上;山东、河北的警察也没有拦她,而是李雪莲病倒在半道上。也正是担心警察在半道上拦截上访告状的,李雪莲从泰安到北京,没敢坐京沪线上的火车,也没敢坐从泰安到北京的长途汽车,而是从泰安到长清,从长清到晏城,从晏城到禹城,从禹城到平原,从平原到德州,从德州到吴桥,从吴桥到东光,从东光到南皮,从南皮到沧州,从沧州到青县,从青县到霸州,从霸州到固安,再准备从固安到大兴,从大兴进北京……坐的全是县际间的乡村汽车。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了能躲开沿着京沪线布防的各地警察。也是二十年上访告状,与警察斗智斗勇,路上走出的经验。虽然走一站换一回车让人劳累,也多花出好几倍的路费,但总比图轻爽和省钱让警察抓住强。走一站停一站也耽误时间,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开半个月,只要在大会期间赶到北京,就不耽误她告状。她也料到县上知道她去北京告状,会派人去北京搜寻;二十年她年年告状,二十年县上年年拦截;能逃出去到北京的,不过五回,回回又有警察追到北京;根据她在北京与警察玩躲猫猫的经验,早到北京,警察找人的精力正旺,说不定就被他们抓住了;晚几天到北京,警察找人已经疲沓了,倒更容易钻他们的空子。
从泰安出发,一路上走走停停,五天之后,李雪莲赶到河北固安。一路上虽然辛苦,但也没出什么岔子。固安是河北与北京的交界处,由固安再换两回车,也就到了北京。李雪莲心中一阵高兴。车到固安,已是傍晚,李雪莲在一条小胡同里找到一个小客店,早早睡下,准备养足精神,明天进北京。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雪莲从床上坐起,突然感到头重脚轻。用手摸摸自个儿的额头,竟像火炭一样烫。李雪莲不禁暗暗叫苦,路上不是生病的地方;告状路上,身体更不能出毛病;一出毛病,毁的不仅是身体,有可能就是告状。但人已到了固安,北京就在眼前,北京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开一天少一天,李雪莲不敢因为身体有病,在固安停歇;挣扎着起身,洗把脸,出了客店,沿着胡同走到大街上,又一步步走到长途汽车站。在汽车站外边的饭摊上,买了一碗热粥,盼着热粥喝下去,能出一身汗,发烧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