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 / 6)
只是秋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村干部给大伙泼了一阵冷水。
姚家村的土地要全部上缴了。县里颁布了通知,要改村里生产队的模式。
姚家村的村民才刚刚尝到了自己生产的甜头就被收回土地,大伙的心情可想知道。
只是细胳膊拧不过大腿,村民终究是把手里的田地退还给了村委。
这一次的生产模式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就是村民所有的活计,按照劳动强度给出了工分,村民不再领活上工了,而是所有的人一起上工。
以后上工就按照工分来计算了。粮食则每年发放两次,一次是在秋收稻谷交了供应粮后,一次是在收割小麦后。至于发放的标准是根据工分的多少。而工分高的粮食多,工分低的就少。听起来很公平的。
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
村里以后,每个月会跟城里一样发各种基本物品的票,到时候按照票上对应的数进行采购。只是像工业劵之类依旧是没有的。
这一次秋收的粮食上交供应粮后,村里给每个村民分了粮食以及各种票。至于工分则是从分粮后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村里的干部花了几日,把村里的秋收后的活计全部划分了出来,然后每种活计选了一个小队长,小队长负责这个队的人员安排和分值统计。
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开始干活了。
因为今年丰收,村里有了富余。
为了增大产值,村里换了些牲畜,增加牲畜养殖,来年也能过个好年月。
村里这次一共买了五十头牛,一百十头羊和五百只鸡和鸭,以及一百头猪。
这是村里跟县里拿粮食换的,前两年,村里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村里能吃的东西都被吃了。后面两年村里的牲畜一直没有养起来。
这一次也是田梗生想发展村里的牲畜提出来的,毕竟这一块在农村是个大头。
而为了补偿村民,村干部告诉大家可以领牲畜回家养。
不过,村里规定了每只牲畜的任务。比如一头牛,领养的人得负责牛一年的吃食,并要给村里提供二十背篓的牛粪。同时,成年的牛还得负责产子的事情。而对于猪和养以及鸡鸭,队里则称了初始的重量,按照往年的生长,规定了时间和达标的重量。
完成任务的是八个工分,没有达到规定的数值,则按照比例来减少工分。
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