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4)
在姚明珠疑惑的同时,张美华松开了姚明珠的手,高高举了起来,“郭民同志,我叫张美华,自荐当选组长。”
郭民看了眼张美华,见没有其他人举手,于是点了点头,“好,甲组这边由张美华担任。”
乙组那边也很快就选定了。
可甲乙两组的人数却不均衡。或许大伙听到赵工程师是留学回来的,大伙觉得他比较靠谱点,所以乙队站的人数比较多。
郭民当场就要把多余的人分配到甲组。只是这些人却不乐意了。
姚明珠心里有些不悦,忍不住道,“陈工程师虽然没有留过学,可你们知道去年人民日报报道X桥建设的总工程师是谁么?就是陈工程师。”
“哦,我知道,我知道,听说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做成了,特别是水下探测和水下打桩的部分,简直就是奇迹了。”
“对对对,我也了解。”
有人作证姚明珠的话后,大伙也就认同了,很快两组就分好了队伍。
“好了,我现在让人带同志们去驻扎的地方,放了东西后,大家可以自行活动。那边那座石头房子里是咱们几千人的粮食,有驻兵把守着,同志们禁止靠近。那座茅草土屋,挂着国旗的地方是咱们每日升起和吃饭的地方。然后,这边这些树杈篷子就是住宿。不过,咱们已经商量过,过段时间就开始建土坯房屋过冬。大家先到暂时住的地方。”
大伙齐声应了好。然后分别由两个同志带着两个队伍走到了各自的地方。
带姚明珠这一队的小同志只有十六岁,是三线建设最低的年龄限制。叫王海兵,是个嘴巴闲不住的家伙。短短不到十分钟的路途。张美华就把整个鸡冠岭工程夏天开工以来的事情全部打听清楚了。
最先来的是工程师和一个前驱部队,策划勘测了一年多,准好了图纸,钱和材料,以及国家相关的手续和文件后就准备动工了。
于是招募了第一批工人,人数不多,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是杯水车薪。刚好全国大力发展三线建设,很多沿海的国营厂子在三线地区建立分厂,百万人开始转移。项目队也向上审批调派人员。于是一批批地从全国召集了过来。姚明珠这一行人因为路途较远,是最晚到的,也是最后一批。如今一共有了五千多人。
第一批阶级同胞到了鸡冠岭看到人少事多,于是连盖房子的时间都没有,抓紧一切时间劳动起。刚好那时是夏天,睡在树枝搭的篷子里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