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名流(7 / 8)
说,您也算为国争光,立功了。”
说完,老将军站起身,对顾朝晖行了个军礼。
这让他始料不及,赶紧也从沙发上站起来,有些局促的说道,“这倒没什么,我当时没有想到背后是这样重大的事情,只是按照合约做事而已,何况你们支付了相当丰厚的报酬。”
说到这里,两人相视一笑。
两人坐下后,老将军帮顾朝晖续了一下茶,然后道,“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我们合作的很愉快。不过,目前上级要求我们将这种机型投入量产,所以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会变大。但我听霍健汇报,他说您这边一直是手工生产的,不知道能否满足我们的量产需求?因为你知道,此时涉及机密太多,我们并不想再找别的加工商合作了。”
听到将军恳切的话语,顾朝晖陷入了思索。
其实他早就料到这天会来。
当初在老家第一次接洽老七的时候,他就发现对方给他提供的零部件的原材料不一般,肯定不是用于普通机械上的,一定是用于精密仪器,且必须是有冷凝功能的设备上,否则那样的原料很容易变形。
但什么机器会带有如此先进的冷凝设备呢?
顾朝晖觉得,除非是军工会有这样先进的技术,民用机械是绝无可能的。
因此,他当初接下老七的订单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种准备,那笔订单其实就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船票,一旦登上这艘军工的巨轮,便根本没有下船这个选项。
而怎样在和对方的合作中博弈,让自己既付出技术,同时又能争取到利益,更关键的是争取到地位,这是顾朝晖一直在潜移默化做得事情。
所以才有了他对老七的欲拒还迎,他当时一方面是想试探对方的态度,另外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虽然知道自己在国家机器面前,是连蝼蚁都不如的绝对弱势,但顾朝晖还是想替自己争取一些话语权。
人都是自私的,他也一样,既然自己冒着极大的风险参与了进来,那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取到相应的好处呢?
而他想要的好处,根本不是每次交货时候的那张支票。
他瞄准的是比民用技术领先至少二、三十年的军工技术。
如果能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互换,掌握一点军工技术,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即使是军工厂不稀罕的边边角角,也都够顾朝晖在现在的民用市场上取得绝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