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道听途说: (2)(6 / 7)
川确实极为秀异:群山之上,满目葱翠,石桥凌云,花木丛生,灿若云霞,又有飞瀑清流,松盘鸟鸣,令人神飞杳杳。张萱为之陶醉,回去后一气呵成作下《石桥图》。烂柯山景色深幽,一如仙境,该画的模样,也就可以想象了。
李祎非常喜欢这幅画,把它献给了玄宗,玄宗又赐予宠臣高力士。但高力士不识货,得画后随便塞在了一个地方。后来,他的宅子舍为寺院。再后来,“安史之乱”开始,这幅名画被塞进了破瓮中。
不过还好,在上面的故事里,人们都是识宝的,没有把这稀世作品糟蹋了。
但是,你也得承认,任何时代和任何领域都有菜鸟。比如《酉阳杂俎》中记载的另一个故事:平康坊菩提寺在宰相李林甫宅西,李每年过生日,都请寺僧为之设斋。有一僧人曾为李诵经,被赏了一副名贵的马鞍,后来卖了七万钱;又有一僧,也奔着赏物也去了,但李只给了他一颗长数寸的朽钉般的物件,僧人大失所望。
僧人把那东西拿到西市去卖,一来自域外的胡商发现后惊道:“这是从哪得到的?我一定得买下,不划价!”
僧人想了半天,说:“你就给我一千钱吧?当然,如果你觉得高,我们还可以商量。”
胡商笑:“这样吧,我给你五千钱。”
僧人大喜,把那东西交给胡商,后者拿到手后,说:“此为佛之宝骨,价值连城。”
那自以为得了便宜的僧人,想必只有愣神儿的份儿了。有人说,李林甫怎么会拿佛祖的舍利随便送人?或者说,他也不识货?
佛祖圆寂后,真身化作五彩舍利,分三种:肉舍利、骨舍利、发舍利,一共有八万四千份,被印度阿育王遣使分赠各地。而玄宗时代,长安作为世界的中心,云集了天下至宝,所以作为皇帝宠臣的宰相李林甫,拥有一段佛祖的舍利也不是稀罕事。
回过头来再说张萱。张萱虽然名盛,但正史上并无传记,唐朝张怀瑾所著《画断》中有零星记载:“张萱,京兆人。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帷宫苑子女等,名冠于时。善起草,点簇位置。亭台竹树,花鸟仆使,皆极其态。画《长门怨》,约词虑思,曲尽其旨。即金井梧桐秋叶黄也。粉本画《贵公子夜游图》《宫中七夕乞巧图》《望月图》,皆绡上幽闲多思,意逾于象。其画子女,周昉之难伦也。贵公子鞍马等,妙品上。”
唐人重石桥风景,张萱又是画中大师,所以《石桥图》才如此受时人青睐,一如画中之《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