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猎奇: (1)(19 / 23)
曲直、尚公正的标志,因为这种兽见到不直之人即以角顶之;穷奇呢,与饕餮、混沌、梼杌并称四大凶兽,形似虎,大似牛,体毛如刺猬,且长一对翅膀,知人语,喜吞人,必从头开始。四兽中,以穷奇为大恶之首,跟獬豸相反,它见到正直者,必食其鼻;见到恶人,则捕捉野兽送给他,鼓励其继续作恶……
青蚨,似蝉而状稍大,其味辛可食。每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人将子归,其母亦飞来。不以近远,其母必知处。然后各致小钱于巾,埋东行阴墙下。三日开之,即以母血涂之如前。每市物,先用子即子归母,用母者即母归子,如此轮还,不知休息。若买金银珍宝,即钱不还。青蚨,一名鱼伯。这是传说中可以带来金钱、财运的飞虫。青蚨又称鱼伯,生子时必依草叶,其子如蚕子,假如人将其子弄走,其母必飞来寻找,不管离得多远,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儿。利用其特性,可将铜钱包于巾布中,埋在墙角下,三日后取出,上面涂上青蚨母子的血,然后拿这钱去花,不久后它就会又飞回来,落在带有母青蚨血的铜钱旁;反之亦然。如此循环往复,钱也就永远也花不完了。因此,在古代青蚨被视为“钱神”。晋代有人叫徐景,曾在洛阳宣阳门外得一锦囊。“至家开视,有虫如蝉,五色,后两足各缀一五铢钱。”这说的就是青蚨吧。不过,这“钱神”也不是万能的,按古人的说法,若用其购买珍宝,它们就飞不回来了。
奇妙的植物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刘禹锡的诗。在我们的印象中,盛唐之人爱雍容的牡丹,以其为百花之王。但实际上,牡丹进入唐人的视野,或者说被广泛种植,是唐朝中期以后的事儿了。
牡丹虽原产于中国,但并不意味着有久远的种植历史。
隋时最权威的《种植法》就没有关于种植牡丹的记录。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牡丹开始被皇家留意。按《酉阳杂俎》记载,开元末年,有官员裴士淹从幽州回长安,路过汾州众香寺,得到一棵白牡丹,后带回长安,种在府内。几年后,花高过米,成为长安一大风景,当时有诗:“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开元时代,皇家虽已初重牡丹,但并没有形成规模。
按照段成式的说法,到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牡丹已名贵起来:“卫公(宰相李德裕)言:‘蜀中石竹有碧花。’又言:‘贞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