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3 / 4)
重道亦是我等美德,现在宋德兄故去。这田租是万万不能收。”中年男子下车后,拉住宋易朝的双手,十分热情道。
宋易朝认得,这是东莞县有名的周大户,而宋德正是宋父的表字。接着,周大户留下十缸米面和五十两碎银后,和蔼的告辞。
宋易朝虽然年幼,但不痴傻。周大户能前来道歉,肯定是马车男人的威严所致。
待周大户走后,宋易朝想了想,接着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朝东莞县城走去。
………………
从宋家茅屋到县城约有百里山路,宋易朝年幼体弱,足足走了多半日才走到。
宋易朝接连打听,也终于找到了袁宅。
袁宅大门打开,出入其中的富商名贾不计其数。宋易朝看了看身上的新衣,跟他们一比,当真是寒酸的不能再寒酸了。
宋易朝绕着袁宅转了一圈,接着走到后门,顺着洋槐树爬上。只见袁宅后院里歌舞升平,这里面有周大户,有王员外,有赵县令……每个人都是东莞县手握重权的存在。
此时,这些人都模样殷勤的恭维着上首的男子。男子依旧一副淡淡的表情,充满威严,正是袁崇焕。
这就是读书人的力量啊。
在树上趴了一会后,宋易朝像只猴子一样跳下,接着头也不回的按照原路返回。他本想感谢袁知县,但现在一切想法都淡了。
他要读书,然后以读书人身份,堂堂正正的站在袁崇焕面前。
宋妹不解大哥为什么想读书了,但在唯有读书高的大明,宋妹对其还是十分支持的。
宋易朝目不识丁,以十三岁的高龄重拿书本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情,但宋易朝天资聪颖,为人坚韧,用了常人百倍努力也渐渐有了成果。
天启二年,袁崇焕到京述职,被封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宋易朝挑灯夜读,《小题贯》初有理解。
天启六年,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复设辽东巡抚,风头无二。宋易朝年方十九,也终于乡试高中,成为了举人大老爷。
崇祯二年,就在宋易朝准备会试之际,噩耗传来,袁崇焕叛国通敌,锒铛入狱。
宋易朝焦急万分,要是没有袁崇焕当年的随意之举,他和宋妹也无法安然逃脱。现在十年已过,宋妹已为人妇,婚姻美满。
宋易朝本想等自己高中贡士,再向袁崇焕道谢。但现在,一切已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