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6)(21 / 22)
然条件下生存,即便能适应自然条件,也适应不了更残酷的草原生存战争,抵抗不了凶猛智慧的草原狼和草原人的围剿猎杀。草原人和草原狼,是蒙古草原生物的激烈竞争中,惟一一对进入决赛的种子选手。那么,在草原,能跟人成建制地进行生存战争的猛兽群,就只有狼群了。以前的教科书认为,游牧民族卓越的军事技能来源于打猎——陈阵已在心里否定了这种说法。更准确的结论应该是:游牧民族的卓越军事才能,来源于草原民族与草原狼群长期、残酷和从不间断的生存战争。游牧民族与狼群的战争,是势均力敌的持久战,持续了几万年。在这持久战争中,人与狼几乎实践了后来军事学里面的所有基本原则和信条,例如: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兵不厌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备不懈,声东击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化整为零,隐避精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等。狼虽几乎遍布全球,但没有农业文明地区深沟高垒、大墙古堡的蒙古草原,却是狼群的主要聚集地,也是人类与狼群长期斗智斗勇的主战场。
陈阵顺着这条思路继续前行,他觉得自己似乎正站在一个通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隧道入口。在蒙古高原,人与狼日日战,夜夜战,随时一小战,不时一大战。人群与狼群战争实践的频繁程度,大大超过世界上所有农业文明国家的人狼战争和人与人战争。甚至也超过人狼主战场外的其他西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频率。再加上游牧民族长期残酷的部落战争、民族战争和侵略战争,使他们的战争才华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因此,蒙古草原民族,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农业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战、更懂战、更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从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的历史来看,那些在人口和国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农业文明大国,却经常被蒙古高原的游牧小民族打得山河破碎,丧权辱国。到宋末以后,干脆就被成吉思汗蒙族入主中原近一个世纪。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农耕的汉族没有卓越的军事狼教官、没有狼陪练不间断的严格训练,古代汉人虽有孙子兵法也只是纸上谈兵,更何况“狼子兵法”,本是孙子兵法的源头之一。
陈阵好像找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死于北方外患千万冤魂的渊源,也好像找到了几千年修筑长城、耗空了中国历朝历代国库银两的债主。他觉得思绪豁然开朗,同时却深深地感到沉重与颓丧。世界万物因果关系主宰着人的历史和命运。一个民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