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5)
永和二十三年,孟国与大盛朝两年的对战终于暂时休兵罢战,两年来的迎战,让双方都损失惨重,如今孟国军队已经被逼到底线,若再不休战,孟国恐会选择和大盛朝决一死战,将用举国之力迎战大盛朝的兵马,如此一来,对大盛朝而言,就是巨大的威胁。若孟国不死不休,全民参与此战,大盛朝边疆他国岂会放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到时候大盛朝只会腹背受敌。
孟国土地贫瘠,难产农作物,这也导致了孟国几乎以食肉食动物为生,相对的则是孟国肉食动物居多,人民几乎都以赶牛放羊为业,于是造就了他们的马匹格外强壮,甚至还培育出了绝佳的战马。对孟国来说,土地辽阔,生产各种农作物的大盛朝就是一块大肥羊,为了能够夺得大盛朝的土地,他们年年在边疆作乱,导致和大盛朝无数摩擦碰撞,然后两兵相接。
大盛朝国土辽阔,能人辈出,虽说孟国兵强马壮,但大盛朝的军队人口众多,擅长各种兵法计谋。于是同孟国的交战,双方各有优劣,胜负参半。
孟国敢用举国之力迎战,大盛朝可不敢,再加上这年年征战,国库的银子肉眼可见的空了,一个小小的孟国,哪里配得上如此多的银子?
双方都有罢兵的意思,于是就先暂停战事,坐下来一起商讨细节。
孟国太子孟古勒亲自到大盛朝来商谈停战条约,这时候的孟国自然不怕大盛朝会借此机会对付孟古勒,一旦孟古勒出事,孟国就全民作战,哪怕最后会失败,杀不到盛京去,也可以见一个大盛朝人杀一个,不愁没机会报仇,所以大盛朝不只不会对孟古勒下毒手,还会将他视为上宾。
双方的洽谈很公平,因为双方都不怎么满意,但又保持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
孟国与大盛朝会在两国交界之处开放一个市场,允许两国人在此地方进行贸易往来,除此之外,孟国会向大盛朝出售一些马匹,大盛朝则会向孟国出售一些粮食和农作物种子。马匹是行军作战中最重要的武器,孟国自然不可能出售多少,否则那就是增强大盛朝兴兵作战的能力,大盛朝也不可能出售多少粮食,否则喂饱了孟国人,让他们吃饱了再来攻击自己?双方都有自己的考量,也有各自的算计。
协议初步协商妥当,然后便是想办法尽可能的维持两国之间的关系。古往今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关系,多半都靠着和亲这条路,虽说嫁一个公主出去究竟能有多大作用,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过是表面功夫罢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岂是一桩婚姻就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