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茶楼有风 (2017.2.20)(3 / 6)
打开自己的小包,又检查了一遍今天的收获:死者的面部和文身照片,沈记杂货行的字戳,还有从死者耳朵里取出来的那个“虫子干”。
蹬上自行车,王江宁直奔夫子庙而去。
这时的南京城,虽然比不得历经明清两代的北平,但毕竟已经是民国的首都。首都该有的三教九流,南京城也是一个不缺。
夫子庙就是南京城最为龙蛇混杂的地方。这里既有城里最好的酒楼、茶馆、商铺、戏园,也有生存在社会底层的各类手艺人。在某种意义上,夫子庙里流传的各类传言有时候比总统府的命令还真还快。这里也一直都是王江宁重要的消息来源。
王江宁骑到夫子庙时,已是日上三竿了,各种讨生活做买卖的都开张了。夫子庙人头攒动,王江宁的自行车也骑不开了,只能下来推着走。
在这地方有时候你撞个貌不惊人的布衣,比撞到锦衣华服的贵人还麻烦。有钱人的问题是能用钱解决的,江湖人的问题有时候是要按着江湖规矩来解决的。
好在王江宁也不着急,先买块烤红薯揣上,这才推着自行车在文德桥附近开始转悠。
夫子庙虽大,但江湖上最底层街头八门的营生分得是门清,这文德桥一代,就是八门中的金门聚集之地。金门通的是一个经字,什么算卦、相面、测字、看风水、替人写个文书画个画像,都在这一门中。金门也算是底层八门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了,不会识文断字是绝做不了这个的。
王江宁左瞧右看了半天,在一串摊位里选中一个在角落里的卖画先生,停好自行车,走上前来抱拳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在下这里有幅画作,想请先生帮忙给拓个十幅。江下水走江上游,砸挂船平虾米酒。您辛苦。”
在夫子庙,要按着八门的规矩来,在八门的贯口里:砸就是砍,挂就是费用。
那手艺人一听便明白了,王江宁这是要砍价。不过他要十幅拓画,量大了便宜点也正常,便微微点了点头,伸出手要先看看画。
王江宁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没人注意到自己,这才从包里把那文身的照片掏出来给卖画的看。
中国历代绘画,都讲究一个重意不重形,特别是画人物的技法,再加上水墨画本身的限制,就没见过几张画出来的样貌和本人像的。
王江宁没少听李老吹介绍,早年间还在大清朝的时候,朝廷发下来的通缉告示,往往和抓到的人是驴唇不对马嘴。用李老吹的话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