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碧玉盏(一)(3 / 4)
的招手,“小齐,过来看看我的东西,老李头的东西有什么意思,我这里可是新来了一盏碧玉盏,卖相绝对漂亮,还是清代的物件呢,绝对的不容错过。”
老李头一边招呼着石菲菲看扳指,一边闻言不屑的呸了声,“切,你那小碗,寸许大小,有什么意思。”再说,就是太漂亮了,一看就知道是现在工艺加工的假货,但是,瞥了眼王成海,骗骗小女生还是可以的。
王成海哈哈大笑,一脸泰然自若,拿起装着碧玉盏的小木盒,随意的递到齐舒面前,“喏,小齐,你看看,好东西不怕比,绝对的。”
看上去似乎信心满满,不过他随意的动作告诉齐舒,其实他并不怎么看重这只碧玉盏,要真是看重,怎么可能那么漫不经心,但是当齐舒视线掠过那只碧玉盏的时候,眼前陡然一亮。
如果不出意料,这应该是和田碧玉,碧玉质地细腻犹如墨绿色凝脂,质地细腻,通体莹润,通透性特别好,光线照射到碧玉盏上,甚至能看到光点透过,只是质地太过有光泽,在一堆做旧或者真的古物件里,看上去就跟半透明质地的仿古玉特别的类似。
碧玉盏正面凸雕着一个小亭,傍着巨岩而建,亭子里面一个儒衣老者凭栏而坐。亭子外面大树遮檐,流水湍急,石阶渐下,通往远处深山之中。石阶之上有一个长须老者,拄着拐杖,缓缓走向亭子,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持琴童子,与亭中老者遥遥相视,步子越来越快,仿佛片刻后便能与相见。而碧玉盏的背面仅雕刻了两三株松树,大片空白处则是深山处祥云遮掩。
而且碧玉盏的云纹处很巧合的有着少量白色雾状沁色,使得云纹越发的多了一点飘逸出尘的感觉。
白雾状沁色,以及碧玉小盏上面一层淡淡的生气,昭示着这是一个古物件,年份大概是清朝中期的样子,只是这层生气似乎被什么东西给遮盖了一样。
伸手在碗壁内摸索了一圈之后,凭借着自己出众的眼力,齐舒发现在碗底的小指甲盖大小的凹凸不平,不注意看还以为是碗底的淤痕,仔细看去居然是一首题字,不过字体很小,“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斑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题名“御题携琴访友图”,这是乾隆御制诗,到了这里就完全证明这是乾隆时期的作品。
只是这个作品雕工真的是太精美了,质地又太过温润,要知道古玉的评判标准是“美”“好”“古”“稀”,而眼前的碧玉盏前面两个字无疑做到了极致,这已经让它加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