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失望(3 / 4)
易便会沾染上不小的中药味,往往每个配药房的医生回去都要先洗一把澡,这种味道喜欢的人很喜欢,更多的人则会觉得难闻。
不过齐舒自然是觉得闻着很舒服了,因此对于有人嫌气味难闻的药房,她一点也不反感。
配药房的配药师,将药方上的药材配置好后,会将处方,放到一边桌上的小筐子里,于是在和配药房里的人混熟后,齐舒就帮着将处方简单的整理下,分门别类存放起来,而在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齐舒则会把这些处方,仔细看一看。
却失望的发现,齐舒觉得有些方子,大多是照本宣科,有些用药上面,都是囫囵吞的,不同性质的外观相似的疾病,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调整用量和用料,至少,齐舒觉得有些药材要多一些,有些要少一些,或者改动几味药材,药效可能会更好。
想了想,齐舒觉得,自己虽然暂时还看不了病人,但是这些处方,自己倒是可以试着重新开一下,或者调整下,然后让师傅给自己把把关,虽然没有直接给病人治疗来得好,但是也算是变相的临床治疗了,对于实际经验的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于是上午记忆一些方子,自己进行处理,下午韩海国将这些处方的不足与优点一一指出来,再跟齐舒自己开的方子进行对照,这样教学相长,齐舒的临床处方水平可谓是直线上升,虽说她各种医药知识学习得不少,但是毕竟大多数是理论知识,医术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实践。
毕竟,处方是死的,人是活的,实际病情往往有各种不同的情况需要注意,比如感冒的病患,可能是受凉了,也可能是受热造成的,受凉受热又可能是不同原因引起的,这些在开药方的时候,就要体现出区别。
而处方的高明与否,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说这个药方能不能治疗病患,而是该药方有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症开出,是否能够较快较好的治好病人。
毕竟一般的药方,只要不是对身体有害,多开几种药,分量不要过量,总是能把病症治好。
高明的药方,则是用更精确的品种,更少的量,更短的时间,把病症治好,当然这种高明往往也是需要长时间和经验积累的。
这个时候,齐舒才真正体会到,有师傅和没师傅的区别。
韩海国几十年的经验,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慢慢通过各种处方,传授给了齐舒,而齐舒也就能比一般的医生医术提高得更快,而不仅仅只是如原来那样,仅仅是刻板的背下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