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保密工作做得好(2 / 4)
于这种浸种的办法,是军营里那些会种田的兵将没见过的。
只不过他们想到她就是个异类,时常会鼓捣一些大伙儿都没见过的东西出来,便是这二次播种的想法他们都相信能行了,浸种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一些新事物,许多人都见怪不怪了,他们相信,只要信她,便一定能行。
建设原本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然而也架不住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男人们全数出动,有的参与房屋的建造,有的则去临泉拉货,有的砍伐树木……总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是阮文清和几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都参与了其中,干得不亦乐乎。
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在楚雁回的带领和指导下,纷纷在早上和下午太阳不烈的时候,抛下手中的针线,戴上楚雁回为她们设计的五指手套,前去拔草和撒菜种。
至于孩子们嘛,他们可是未来的希望,楚雁回选了一处房舍,设立了学堂,男女个分一个班,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全都安置了进去。
阮家的二舅三舅之前本就是做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所以由他们教学,在放心不过了。另外,上官誉的大哥二哥都是文官,且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公子,楚雁回便把他们也收录进学堂里。
他们四人学问不浅,都各有所长,组成的教学队伍,还是很强悍的。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使大家感到日子格外的充实。
令楚雁回欣喜的是,她第一次浸种很成功,如今已经将稻子给洒到了种子田的箱地里。
在现代,如果是三四月份下种,种子务必要用薄膜捂着,才会生长或者长得快。不过在这古代没有薄膜嘛,唯有用稻草替代了。她曾看过新河村的村民们育过秧苗,他们将竹子达成支架,把稻草扎起来编成草芥搭在上面。
如今天气热,倒是把这一步省了,否则她这里要啥没啥,连茅草都没有一根,还真是不好办。
除了稻种入了田,女人们撒下的菜籽也有不少发了芽。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初见成效,大伙儿莫不是感到欣慰极了,这可是她们第一次亲自动手种菜呢!
菜秧发起了还需要分开栽种,否则长在一起还不得挤死了?不过现在才发芽,还不是时候。
西部的夜,美得醉人。
黑夜就像是一层薄纱挂在天上,又轻又透,较之从前上京的厚重,看起来透亮不少。夜空中点缀着密密麻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