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结怨仇(3 / 4)
钱四爷,然后与扬州粮商宋家结亲,得了上百万两的银钱。
得了钱,金华县主还不满足,提出让宋氏管家,却不给账房的账册和钥匙。可怜宋氏当了几年的家,生生将十几万两的陪嫁都填补到了官中。
后来,宋氏终于明白过来,趁着怀孕的当儿,将管家的事让了出去。
金华县主还想算计宋家的银子,是以不敢做得太过,暂时放过了宋氏。但没过多久,又化身关心儿子生计的‘慈母’,直说她虽把钱四当亲生儿子看待,可他身份尴尬,分家时可能分不到太多的家产。而且一旦分了家。离了伯府,就变成了平头百姓,那时就算宋家资助。也要受人算计。
金华县主建议,不如趁着延恩伯府还没有分家。钱四出去添置些铺面,挂在延恩伯府的名,在京城也无人敢欺侮。如此经营上几年,待分家的时候,生意渐渐安稳了,小夫妻离开延恩伯府也能好过些。
表面上,金华县主的话很有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还是那句话‘父母在、无私财’,延恩伯府还没分家呢,钱四若是有了什么产业,都会归到官中。
金华县主此举,不过是变着法子让钱四跟宋家要钱罢了。
接连吃了几年的亏,宋氏也想通了,听了金华县主的话,登时来了主意,嘴上答应着,转头就求娘家给了开铺子的本钱。让钱四去东大街做买卖。
牌子上,自然挂在延恩伯府的名,而房契等关键东西。却是用宋氏的名字去官府存档的。
起初金华县主并没有发觉,后来想吞并铺子的时候,这才发现了宋氏的小算计,想发火,却又发不出来,毕竟这钱是宋家给的,确实是宋氏的‘嫁妆’。
可若是不追究,金华县主又忍不这口气,思索了几日。她便有了应对的法子。
钱四开的名石坊是两个铺面,一则为当铺、二则是玉器店。金华县主便时常命人拿一些库里的破烂儿去钱四那儿。开口就要当个千儿八百两的,店里的掌柜若是不收。金华县主就要派人摘招牌——这铺子可是挂在延恩伯府名的,如今本家要来当东西,你个狗东西还推三阻四的,你这铺子是不是不想开了?
宋氏恨得不行,只得退了一步,示意店里的掌柜,每个月只能‘当’给金华县主六百两银子,若是再多,她宁肯关掉铺子。
“六百两就六百两,总比没有强!”金华县主见好就收,总算暂时绕过了钱四两口子。
京城藏不住秘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