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调玉琴(3 / 8)
,整个太和殿的人包括宫人们侍卫们都是深深的感动。
这个《千字文》,谁不是打小儿就诵背它开蒙,哪个不是抓着软趴趴的毛笔一遍一遍的临摹它笨拙的练字?哪怕是不识字的太监宫女,也可以随口即兴的来一段儿“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喜欢研究大清文化的欧洲人也对它非常熟悉,不喜欢的人为了这次来访也是做足了功课。他们自认都已经非常的理解了华夏这个传承千年的儿童启蒙文章,可是此刻听着太和殿中,老中幼三代齐全的大清人亲自哼唱出来,他们才稍稍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无穷智慧。
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却又有着朗朗上口的节奏,平白如话、易诵易记,一代一代的长辈满怀希翼的对着家里的小儿念诵,一代一代的小儿摇头晃脑奶声奶气的跟着家里的师长学习。
每一个华夏人都对它是如此的喜爱非常。精短的一千个古汉字,浅显易懂却饱含着各种人生道理,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应有尽有。太和殿上大清国三代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是经典的传承、文化的延续,是千古华夏的富庶精神之河在流淌。
这场闹哄哄的,眼看着要失去控制的国宴因为这一场感怀万千的《千字文》的大合唱,平缓安静了下来。放纵自己的情绪飞舞没有察觉到失仪失态的大家伙儿,自然文雅的收敛住稍显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闹腾的高声呐喊。
或者独自做下心来品茶用点心,或者和几个聊得来的人慢声细语的交谈,或者来个慢拍的曲子享受朗朗秋夜的清风明月。
酒饮微曛,花看半开,乃酒之正道也。
很多人都想找到太子殿下和他聊聊,毕竟机会实在是难得,尤其是已经有六七分醉,兀自哼着“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法兰西王太子。
没有内力逼出酒气又喝了不少美酒的太子殿下乘兴弹完了曲子后,虽然是面色微红,在外人眼里却还是平时那副卓卓然挺拔端正的小模样,只是因为酒意上涌和月色临身多了几分不同于平时的潇洒,乘风揽月去、飘飘欲仙来。
没有谈天说地的兴致,他就安安静静的来到角落里欣赏开的正好的桂花盆景,闻着微风中的馥馥清香,已经有四五分醉意的太子殿下,忍不住对着好似也是被月光灌醉了的花儿们露出丝丝欢喜的笑影儿。
和花儿们对视嬉闹了半天,任由兴奋难耐的小阿哥们跑来闹腾了他一会儿,感觉到自己刚刚喝的美酒的后劲儿齐齐朝头上窜,怕自己带着一身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